第四十八章[第2页/共3页]
船家哼了一声,却听弘历道:“但是撤除漕粮,家家户户没不足粮么?”
弘历还没说话,永璂就涨红了脸喝道:“猖獗,你竟敢......”
和珅不晓得的是,弘历这些日子并不是躲在屋里生闷气。他是忆起了上一世,山东国泰案发的一全部过程。
弘历闻言蹙眉道:“此话怎讲?”
“别提了,像现在的丰年还算好。如果年事欠收,官府光彩买仓储,就要将余粮都征没了。”
说很多了,弘历便全然信了。
弘历领着永璂、永琰,冲一名船家问道:“船家,你这是运的甚么,要往那边运?”
常常思及此,弘历便感觉食不下咽。他看着和珅超脱的侧脸,恭敬地替他夹着菜,却俄然感觉宿世他所说的那些话,一定就是出自至心。更多的时候,只是他看准了本身的心机,摸清了本身的脾气,以是才投之所好,说些本身想听的话。
弘历点头道:“漕粮但是天庚正供,你们千里迢迢地运粮上京师,但是居功至伟啊。”
那船家看了他一眼,见他穿着精美,气度不凡,便知他身份不简朴。又见他们一行四人,各个举止得宜,便点头道:“这船上是山东一地的漕粮,是要运往京师的。”
和珅笑道:“皇上能做的,可不但如此。虽说漕粮是天庚正供,但是说到底,也就是农户按月给京中世人的税额,皇上大可酌情豁免。一来可令天下人知悉皇上爱民如子的决计;二来也可减轻农户肩上的担子。”
和珅没有直接答复弘历的题目,而是反问道:“皇上可曾听过一种说法?田中青青麦,已是别人租,不肯议蠲免,但愿缓追呼。”
自从徐绩、国泰案发,弘历就没了游山玩水的兴趣。偶然一日都将本身困在别院内,上至随扈嫔妃,下至随扈大臣,都很难见到他。
有句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一省巡抚尚且如此行事,其下的官员,处所府县的财务,又能好到哪儿去呢?
弘历惊奇地看着和珅,有些难以信赖这些阐发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依你的说法,人丁的增加朕没法窜改,但是要从采买一层动手?”
转刹时,弘历便明白了和珅的意义:“你是说,官府每岁的采买额,能够酌情减少?”
弘历不欢畅,这是近些日子以来随扈官员的分歧认知。
和珅温声道:“此言差矣,如果此时不豁免漕粮,百姓迫于生存,极有能够会铤而走险,揭竿而起。如许的公众,才是最轻易被歹人所操纵的。仁德和教养,在恰当的机会,能够稳定民气。若像阿哥方才所言,目光就不敷长远。虽能保住面前的岁利,却没法让国度长治久安。”
但是弘历打心眼儿里不肯意承认这类说法,犹记得当时和珅在他面前,几次吹嘘着他御极以来的政绩。说这承平乱世,粮食丰足,百姓如何会因为一点漕粮,就有负皇恩呢?
看着碗里的吃食,弘历却没了胃口,他接过手帕擦了擦,沉声道:“走吧,去船埠。”
永璂还欲接话,却被和珅先一步拦住了:“大哥别介怀,这孩子从小就爱与人犟嘴,我替他向您赔罪了。”
和珅的心神都放在永璂身上,因此没有留意到天子打量的眼神。半晌后,他闻声弘历缓缓道:“就按你说得办吧,拟旨免除一应省分三年的漕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