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玄幻奇幻 >中国哲学简史 > 第36章 新道家:主理派(1)

第36章 新道家:主理派(1)[第1页/共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本书第八章至第十章,我们看到,名家将“超乎形象”的看法,进献给道家。在公元3世纪、4世纪,跟着道家的答复,名家的兴趣也答复了。新道家研讨了惠施、公孙龙,将他们的玄学与他们所谓的名理连络起来,叫做“辩名析理”(此语见郭象《庄子注》的《天下篇注》)。我们在第八章已经看到,公孙龙也就是如许做的。

《世说新语》这部书,下一章将更多地提到,此中说:“客问乐令‘指不至’者。乐亦不复分解词句,直以麈尾柄确几曰:‘至不?’客曰:‘至。’乐又举麈尾曰:‘若至者,那得去?’”(《文学》篇)“指不至”是《庄子・天下》所载公孙龙一派的人辩论的论点之一。“指”字的字面意义是手指,但是在第八章我把它译为“universal”(“共相”)。但是在这里,乐广(乐令)明显是取其字面意义,解作手指。麈尾不能至几,如同手指不能至几。

社会征象也是如此。向郭注说:“物不过天也,天也者,天然者也。……治乱成败……非报酬也,皆天然耳。”(《大宗师》“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注)“皆天然耳”,向郭是指它们都是必然前提或环境的必定成果。《庄子・天运》讲到贤人乱天下,向郭注说:“承百代之流,而会乎当今之变,其弊至于斯者,非禹也,故曰天下耳。言圣知之迹非乱天下,而天下必有斯乱。”(《天运》“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注)

名家兴趣的答复

向郭注又说:“谁得先物者乎哉?吾以阴阳为先物,而阴阳者即所谓物耳。谁又先阴阳者乎?吾以天然为先之,而天然即物之自尔耳。吾乃至道为先之矣,而至道者乃至无也。既以无矣,又奚为先?但是先物者谁乎哉?而犹有物,无已,明物之天然,非有使然也。”(《知北游》“有先六合生者物耶……”注)

顾欢(453年卒)对孔子这句话的解释是:“夫无欲于无欲者,贤人之常也;有欲于无欲者,贤人之分也。二欲同无,故全空以目圣;一有一无,故每虚以称贤。贤人自有观之,则无欲于有欲;自无观之,则有欲于无欲。虚而未尽,非屡如何?”(皇侃《论语义疏》卷六)

值得重视的是,新道家,起码有一大部分新道家,仍然以为孔子是最大的贤人。其启事,一部分是因为孔子在中国的先师职位已经稳固了;一部分是因为有些首要的儒家典范,新道家已经接管了,只是在接管过程中遵循老子、庄子的精力对它们重新做了解释。

“道”是“无”

老庄否定有品德的造物主存在,代之以无品德的道,而道生万物。向郭则更进一步,以为道是真正的无。照向郭的说法,先秦道家所说的道生万物,不过是说万物自生。以是他们写道:“道,无能也。此言得之于道,乃以是明其得意耳。”(《大宗师》“傅说得之……”注)

重新解释孔子

比方,《论语・先进》中说:“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孔子这句话的意义是,颜回的学问品德差未几了吧,但是常常穷得没有体例。“空”是贫乏财贿。但是《庄子・大宗师》里有一个假造的颜回“坐忘”的故事。太史叔明(474―546)内心想着这个故事,对孔子这句话做了以下解释:“颜子……遗仁义,忘礼乐,隳支体,黜聪明,坐忘大通,此忘有之义也。忘有顿尽,非空如何?若以贤人验之,贤人忘忘,大贤不能忘忘。不能忘忘,心复为未尽。一未一空,故屡名生也焉。”(皇侃《论语义疏》卷六)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