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将汉帝国理论化的哲学家:董仲舒(2)[第1页/共3页]
改制并没有窜改根基原则,董仲舒称之为“道”。他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稳定,道亦稳定。”(《汉书·董仲舒传》)
固然《礼运》篇作者说这类“大同”是在畴昔的黄金期间,它实际上代表了汉朝人当时的胡想。汉朝人看到的纯真是政治同一,他们必然但愿看到更多方面的同一,像大同那样的同一。
风趣的是,我们看到,在当代也用色彩表示社会构造的各种分歧的体系,它也恰是董仲舒所用的那三种色彩。遵循他的学说,我们或答应以说,法西斯主义正黑统,本钱主义正白统,共产主义正赤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好。故交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傲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窃切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类将社会退化分为三阶段的学说,又见于《礼记》的《礼运》篇。照《礼运》篇所说,第一阶段是乱世,第二阶段是“小康”之世,第三阶段是“大同”之世。《礼运》篇描述的“大同”以下:
从机器论上讲,照董仲舒所说,则是“百物去其所与异,而从其所与同”,“物固以类相召也”(《同类相动》)。以是人的非常必定引发天然界的非常。董仲舒以为这美满是天然规律,毫无超天然的身分,这就与他在别处所讲的目标论学说冲突了。
这是一个奇特的学说,但是董仲舒及其学派竟然对峙它,信赖它。《春秋》本是孔子故里鲁国的编年史,却被他们(不精确地)以为是孔子的首要政治著作。他们说孔子在《春秋》中利用新王的权力。孔子正黑统,遵循黑统停止了统统改制。董仲舒以解释《春秋》而闻名,能够援引《春秋》来证明他哲学的各方面。实际上,他不过是引《春秋》觉得他的权威的首要来源。他的著作题为《春秋繁露》,启事就在此。
照董仲舒说,直接担当周朝的既不是秦朝,也不是汉朝。他断言,实际上是孔子受天命继周而正黑统。孔子不是实际的王,倒是合法的王。
天人干系既然如此密切,以是董仲舒以为,社会上政治的不对必定表示为天然界的非常征象。阴阳家早已提出这类学说,董仲舒则供应目标论的和机器论的解释。
王者以庆、赏、罚、刑为“四政”,相称于四时。董仲舒说:“庆赏科罚与春夏秋冬,以类呼应也,如合符。故曰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四时之副》)
对《春秋》的解释
王者受命于天的学说并不是新学说。《书经》中已有此说,孟子则把它说得更清楚。但是董仲舒把它归入他的团体的天人哲学中,使之更加明白了。
照董仲舒的说法,在实际汗青上,夏朝(传说在公元前2205年至前1766年)正黑统;商朝(约公元前1766年至约前1122年)正白统;周朝(约公元前1122年至前255年)正赤统。这构成汗青演变的循环。周朝今后的新朝代又要正黑统,照此循环下去。
从目标论上讲,人间的政治不对必定使天活力,发怒。天怒的表示,是通过天然界的灾异,诸如地动、日蚀、月蚀、水灾、水患。这都是天的警告,要人主改正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