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玄幻奇幻 >中国哲学简史 > 第21章 后期墨家(2)

第21章 后期墨家(2)[第2页/共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经下》篇又说:“以言为尽悖,悖。说在其言。”《经说下》篇解释说:“以悖,不成也。之人之言可,是不悖,则是有可也;之人之言不成,以当,必不审。”这解释是说:以言为尽悖,此说不成以建立。如果持此说的人,其言能够建立,则起码此言不悖,还是有些言能够建立;如果其言不成建立,则以此说为当者也就错了。

前期墨家在攻讦道家的时候,揭暴露了一些也在西方哲学中呈现过的逻辑悖论,只要在当代建立了新的逻辑学,这些悖论才获得处理。是以在当代逻辑学中,前期墨家所做的攻讦不再有效了。但是,我们看到前期墨家如此富于逻辑脑筋,实在令人赞叹。他们试图缔造一个熟谙论和逻辑学的纯体系,这是中国当代其他各家所不及的。

这类态度,使我们想起杰里米・边沁的“功利哲学”。他在《品德立法道理导言》中说:“‘天然’令人类为二种最上威权所统治,此二威权,便是欢愉与苦痛。只此二威权能指出人应做甚么,决定人将做甚么。”“功利哲学即承认儿类从命此二威权之究竟,而以之为哲学的根本。此哲学之目标,在以理性、法律保持幸运。”如许,边沁把善恶归结为欢愉、苦痛的题目。照他的说法,品德的目标就是“最大多数的最大幸运”。

前期墨家也攻讦了道家。《经下》篇说:“学之益也,说在诽者。”《经说下》篇解释说:“学也,觉得不知学之无益也,故告之也。是使知学之无益也,是教也。以学为无益也,教,悖!”

《经下》篇说:“无穷不害兼。说在盈否知。”就是说,“无穷”与“兼”不是不相容的,其来由,只看是否充满,就晓得了。《经说下》阐扬此说以下:“无(反对者):‘南边有穷,则可尽(中国当代普通人信赖南边无穷);无穷,则不成尽。有穷,无穷,未可知;则可尽,不成尽,未可知。人之盈之否,未可知;而必人之可尽不成尽,亦未可知。而必人之可尽爱也,悖!’(答:)‘人若不盈无穷,则人有穷也。尽有穷,无难。盈无穷,则无穷,尽也。尽有穷,无难。’”答的意义是说,人若没有充满无穷的地区,则人数是有穷的。数尽有穷的数量,并不困难。人若竟已充满无穷的地区,则本来假定是无穷的地区,实在是有穷的。历尽有穷的地区,也不困难。

前期墨家也是这么做的。他们给利、害下了定义以后,又以利的定义为根本,进而为各种品德下定义。他们说:“忠,觉得利而强君也。”“孝,利亲也。”“功,利民也。”(《经上》)“利民”的意义也就是“最大多数的最大幸运”。

针对前期墨家的这个观点,当时有两个首要的反对定见。第一个是说,天下上人的数量是无穷的;那么,一小我如何能够兼爱统统人?这个反对定见叫做“无穷害兼”。第二个是说,如果说有一小我你还没有爱,就不能算爱人,那么就不该当有“杀盗”的科罚。这个反对定见叫做“杀盗,杀人也”。前期墨家用他们的“辩”试图辩驳这些反对定见。

前期墨家用他们的“辩”,不但辩驳其他各家反对墨家的定见,并且攻讦其他各家。比方,《墨经》中有很多反对名家辩论的定见。我们会记得,惠施有“条约异”之辩。在他的“十事”中他由“万物毕同”的前提,得出“汜爱万物,六合一体也”的结论。在前期墨家看来,这是一个谬论,它是由“同”字的歧义引发的。他们指出“同”有四种。《经上》篇说:“同:重、体、合、类。”《经说上》解释说:“同:二名一实,重同也;不过于兼,体同也;俱处于室,条约也;有以同,类同也。”《经上》和《经说上》还会商了“异”,异与同恰好相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