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8页/共19页]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①!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成遗②。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③,以承祭奠。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摆布。《诗》曰:‘神之格思,不成度思!矧可射思④!’夫微之显,诚之不成揜如此夫⑤。”
⑥安:安闲、顺利、安然得意。
中庸
(19)威:惊骇。鈇(fū):铡刀,当代杀人用的刑具。钺(yuè):当代像斧子一样的兵器。鈇钺,这里指刑戮。
①天命之谓性:上天规定人应当具有仁、义、礼、智、信等美德,这些上天所付与的美德叫做人的赋性。
第三章(正心)
⑩“《诗》曰”句:见《诗经·风雅·烝民》篇。既明白时势,又洞察是非,保满身材性命。
【注释】
(11)孔:甚,很。昭:明显。
①自诚明:自,由。指明白事理。
【原文】
中庸
①罟:音gǔ,捕鱼鸟用的网。擭,音huò,一种捕兽的构造。
②睨:音nì,斜眼旁观。
③的(dì):光鲜刺眼。日亡:日渐灭亡。
①好问:好,音hào,爱好。好问,指喜好去就教别人。迩(ěr)言:浅近之言。
⑦大本:最大的底子。
④执:死守。
④柔:爱恤,安抚。
(17)厚往而薄来:送去的礼品丰富,接管的贡物微薄。
④淡:表面淡薄。不厌:很成心味。
第十三章(笃行)
第六章(鞠问)
④征:考据、考证。
②诚者,非自成己罢了也:已,中断,停止。
⑤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我只是实际平常的品德,谨守平常的谈吐。庸,作平常解。
君子的中庸之道,服从泛博而本体纤细。即便天下男女中最笨拙的,也能够体味中庸之道,但是如果推究中庸之道的最高境地,即便贤人也难以企及。即便天下男女中最浅薄平淡的,也能够遵循中庸之道来做一些事情,但是如果要推究中庸之道的最终究限,即便贤人也有不及之处。六合如此泛博,人们不对它有所遗憾。以是君子的中庸之道非常泛博,天下没不甚么能够承载包容它;以是君子的中庸之道非常纤细,天下没有甚么能够分解它。《诗经·风雅·早麓》中说:“鹰高飞向蓝天,鱼腾跃进深潭。”这是说中庸之道是无所不至的。君子的中庸之道,从最笨拙的男女晓得的浅近事理开端,到它的最高境地,就能昭著六合。
⑥考文:订正通行的笔墨。
【译文】
⑥言顾行,行顾言:话说时要想到行动,行动时要顾及说话。
【译文】
⑦燕毛:宴会时按毛发的色彩肯定挨次。燕,同“宴”。序齿:按春秋大小来肯定挨次。
【原文】
【译文】
由内心朴拙而明达事理,叫做本性:由明达事理而使内心朴拙,叫做教养。内心朴拙就能够明白事理,明白事理就能够变得朴拙。
⑤栽:种植。培:培养。覆,推败。
管理国度有九条恒定的法例,就是:涵养本身,尊敬贤人,敬爱亲人,尊敬大臣,体恤群臣,珍惜百姓,招雇百工,优抚遥远外族,安抚诸侯。涵养本身,就能建立典范;尊敬贤人,做事就不会迷惑了;敬爱亲人,就能使家属内部相亲相爱;恭敬大臣,做事就不会混乱;体恤其他臣民,他们就会因为接受了我的恩泽而多多回报于我;珍惜百姓,百姓就会顺服我;招雇百工,就能使财贿充沛丰富;优抚遥远外族,四方的百姓就会归附;安好抚诸侯,天下就会畏敬。内心虔诚埋头,服饰整齐持重,不做分歧礼节的事,这就是用来进步涵养的体例;摈除小人,阔别女色,轻视财物,正视贤德之人,这就是用为劝勉贤人的体例;进步他们的爵位,增加他们的俸禄和他们有分歧的爱好与讨厌,这就是用来敬爱亲人的体例;多设属官以供大臣们任用,这就是用来鼓励大臣的体例;讲究虔诚信义,赐与丰富的俸禄,这就是用来鼓励士人的体例;珍惜民力,按季候役使百姓,减轻赋税,这就是用来鼓励百姓的体例;每天考查,每月磨练,按他们做事的多少来发放肉食、粮米,这就是用来鼓励各种工匠的体例;美意相迎,热忱相送,嘉奖有才的人,宽大才气不敷的人,这是用来优抚遥远外族的体例;没有子孙的诸侯贵族,取旁枝的人使他们持续下去,已灭亡的国度,封给地盘使它再次复兴,安定祸乱,搀扶倾败,按期朝见,互派使者,赠送礼品丰富,收取贡物微薄,这是用来安抚诸侯的体例。总之,管理国度的纲拥有九条,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