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7页/共19页]
【注释】
②化:从有到无叫做化。育:从无到有叫做育。
⑩一卷石,卷(quán)通“拳”。拳头大小的石块。
【原文】
⑦鄙人位不获乎上,民不成得而治矣:这两句话,郑玄和朱熹都以为是衍文,应删去。
⑤鸢(yuān):一种鹰,毛褐色,以蛇、鼠、晰蜴等为食。戾(lì):明显、昭著。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圈套当中①,而莫之知辟也②。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③。”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成觉得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①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②,犹觉得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第十八章(齐家)
③无道:横逆在理。
⑤辟:通“譬”。辟如是作比方。持载:承载。
【原文】
④“《诗》曰”句:格,来,至。度,推断,猜测。矧,音shěn,况。射,厌倦,厌怠不敬。
①经纶:本为织丝的名词,这里引申为创制。大经:纲领、法规。
⑥顺乎亲:获得父母的欢心。
⑤序事,按详细职务摆列挨次。事:职务。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风行,我晓得此中启事了:聪明的人过于聪明,笨拙的人过于笨拙,他们都没有达到中和的标准。中庸之道不明显,我晓得它的启事:贤明的人过于贤明,不贤明的人又不敷贤明,他们都没有达到中和的标准。没有不吃不喝的人,却很少有人真正辩白出分歧滋味。”
第十四章(修身)
第十七章(知天)
⑤凝:凝堆积中,引申为胜利之意。
(18)不赏而民劝:不需犒赏就能令群众竭力为善。
②自专:专断专行,不肯听别人的定见和指导。
(18)一:指“诚”。精诚不欺是《中庸》特别倡导的品德。
③宽:泛博。裕:舒徐,舒缓。温:和厚。柔:和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