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继位为汗(四)[第3页/共5页]
1627年,林丹汗西迁,兼并右翼诸部(哈喇慎、土默特、鄂尔多斯、永谢布等),此中一个首要目标是获得明朝给右翼诸部的“市赏”。明朝不给林丹汗,林丹汗乃出兵进犯大同,明朝不得不规复对林丹汗的犒赏。后金操纵林丹汗西迁之机,兼并了察哈尔本部,并于1632年大肆打击林丹汗,林丹汗闻讯远遁青海。他与明朝的干系完整分裂,明朝乃至将林丹汗遗留的财物及部众移交给后金。厥后林丹汗与西藏藏巴汗、康区白利土司月顿多吉和喀尔喀绰克图台吉(却图汗)结成“反黄教联盟”,诡计东山复兴,但很快于1634年归天。
右翼诸部公然不是林丹汗的敌手,林丹汗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击溃了驻牧于宣府外元上都故地的哈喇慎部和定居于归化城的土默特部,很快在右翼安身。颠末数次战役[20],林丹汗在1628年底安定右翼地区,摈除了顺义王卜失兔(土默特俺答汗之孙),并拔除了济农额璘臣(济农是达延汗所设置的代表大汗办理右翼的世袭官职,驻鄂尔多斯,到林丹汗时已实际独立),成果右翼诸部接踵归附后金。另一方面,留守于辽河套的察哈尔部也开端崩溃,不但奈曼、敖汉两鄂托克投奔后金,阿喇克卓特也步厥后尘而降金,浩齐特、乌珠穆沁、苏尼特三鄂托克则北上投奔漠北外喀尔喀硕垒台吉(厥后的车臣汗)处。1628年仲春,皇太极一征察哈尔,到玄月时兼并了察哈尔及哈喇慎之故地。林丹汗仅占有宣府边外以西的河套和土默川一带。
林丹汗西迁以来,固然获得一些军事胜利,但却获咎了大多数蒙古封建主,使他堕入孤家寡人的地步,离同一蒙古的胡想也越来越悠远。当时漠西和漠北本来就不臣服林丹汗,漠南诸部则在林丹汗的打击下纷繁东投后金。林丹汗虽获得富庶的右翼故地,但因为战役,“畜牧匮乏”[23],各部流浪失所。加上“塞外霜早,颗粒无收兼厉疫流行”[24],蒙古诸部几入绝境。而各部的抵当也大大减弱了察哈尔部本身的力量:“插(察哈尔部)之疲甚、饿甚、穷甚”[25],其兵员严峻减耗,“插有马约备仅收四万,插众不满五万”。[25]
除此以外,林丹汗还操纵“图们*”束缚诸部(即《图们汗法典》)。任命永谢布部的却热斯塔布囊为大汗的代表,办理右翼三万户蒙古诸部,任命内喀尔喀炒花(乌济叶特)部的锡尔呼纳克洪台吉帮助大汗办理右翼蒙古诸部,1617年在巴林境内的阿巴嘎哈喇山建察汉浩特(今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作为政治中间,令诸部首级到此朝觐、进贡与议事。
皇太极看准这个机遇,决定策动对林丹汗的决斗,完整征服漠南蒙古。1631年四月,皇太极就已经筹办讨伐林丹汗,在科尔沁部的劝说下推迟。1632年三月,皇太极第二次远征察哈尔林丹汗,传令归顺后金的蒙古各部速
为政行动编辑
蒙古传统史乘对林丹汗评价很低,如《水晶鉴》称其“无道”、《蒙古源流》称他“心中生嗔,而化六国为乌有”,总之是一个横行无忌的暴君形象。他与绰克图台吉、藏巴汗、白利土司月顿多吉被蒙藏史乘贬为毁灭黄教的“四恶汗”。这明显是出于黄教史观得出的结论。林丹汗得到差评的另一个启事则是他在同一蒙古的过程中侵害了很多蒙古封建主的好处,导致众叛亲离,终究归于失利,话语权落在了作为胜利者的满人和蒙古封建主那边。当时,蒙古封建主纷繁向后金控告林丹汗的罪过,此中一个写道:“因这个罪过的察哈尔汗脾气暴躁,对世人风险极大,即便是宗族至死至穷毫不会归附他的原因就在这里。”[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