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继位为汗(四)[第4页/共5页]
近当代以来,林丹汗在蒙古的评价获得极大窜改,以为他是一个志在规复成吉思汗霸业、将一盘散沙的蒙古复归同一的豪杰之主,又果断不向后金投降,显现了蒙古民族的气势。如乌兰夫称他为“抵挡外族压迫的豪杰”。[34]蒙前群众共和国粹者则必定林丹汗“对满洲的侵犯打算曾经表示果断地反对”“诡计对于所属各部实施强有力的集权,并且建立起一个在他节制下的同一独立的蒙古”。[35]
1627年,林丹汗西迁,兼并右翼诸部(哈喇慎、土默特、鄂尔多斯、永谢布等),此中一个首要目标是获得明朝给右翼诸部的“市赏”。明朝不给林丹汗,林丹汗乃出兵进犯大同,明朝不得不规复对林丹汗的犒赏。后金操纵林丹汗西迁之机,兼并了察哈尔本部,并于1632年大肆打击林丹汗,林丹汗闻讯远遁青海。他与明朝的干系完整分裂,明朝乃至将林丹汗遗留的财物及部众移交给后金。厥后林丹汗与西藏藏巴汗、康区白利土司月顿多吉和喀尔喀绰克图台吉(却图汗)结成“反黄教联盟”,诡计东山复兴,但很快于1634年归天。
此时,林丹汗与明朝的干系也在恶化中,他西迁的一个首要目标就是获得右翼所具有的“市赏”,但明崇祯帝即位,“尽革其赏”,林丹汗派去索赏的大臣贵英恰也被明军所杀。因此林丹汗于1628年六月大肆入侵大同,杀死明朝军民数万人,差点攻占大同城。[21]明朝本欲以右翼诸部抵抗林丹汗,但到1628年底时右翼地区被林丹汗安定,明朝不得不于次年规复“市赏”。固然如此,林丹汗仍于1631年和1632年侵犯明边。1631年十一月,林丹汗东征西拉木伦河,侵袭已降金的阿鲁科尔沁达赉楚琥尔牧地,带走了塞棱阿巴海的部众。皇太极亲率2000名精锐马队赶来,林丹汗早已撤走。别的,他还杀了漠北外喀尔喀诸部派到右翼的使者,引发漠北诸部的发急。[22]
中国粹者戴鸿义以为“林丹汗对内实施同一漠南各部、重树宗主大汗的权威,对外实施联明抗金,以挽救危局,极力保护北元政权和蒙古民族的好处,是比较合适实际的。但是,林丹汗孤负了北元群众所寄于的希冀……林丹汗统辖的北元地区,以单一的游牧经济为根本,贫乏薄弱的气力,没有强大的物质力量做后盾,他更无坚固的大众根本,‘诸部各自称雄’‘傲然不睬’,在明与后金的打击面前,其统治地区内毫无任何的防备摆设,只能实施悲观的逃窜主义,‘君一怒而失国,众一怒而破城’,对内对外政策的弊端,树敌过量,必定使他的志向未成而‘报恨毕生’”。[37]
明朝对林丹汗评价较低,称他“幼年嗜酒色”[21]、“沉湎酒色”[15]、“嗜利好色,驭下没法”。[31]另一方面又说他是“虏中名王,尤称桀骜”。[4]
皇太极看准这个机遇,决定策动对林丹汗的决斗,完整征服漠南蒙古。1631年四月,皇太极就已经筹办讨伐林丹汗,在科尔沁部的劝说下推迟。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