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进献贡瓷[第2页/共2页]
杨贵妃回过神,想了一下,允见。
两位贩子,要送一批瓷器给当朝贵妃,难度很大。
偶然候也是真恨这位天子,因为当初把她从寿王身边强行夺走,她不得不背负了天下人的骂声,也因为他的内心实在是无情的。
贵妃銮驾至蜀州,蜀州四周几近统统的处所官员都来了,不但如此,连剑南道节度使鲜于仲通也随驾在蜀州城。
杨贵妃愈发欣喜,这句马屁……好直接!但人家好喜好!
寒夏季气,凉亭内很冷,北风吼怒而过,亭内四角生起了几盆炉火,杨贵妃身上也围着厚厚的氅披,可还是有些抵挡不住四周的寒意。
蜀州富商进献出来的豪宅变成了杨贵妃的临时行宫,杨贵妃回到蜀州城,访问了几位官员后便一向闭门谢客,当然,有些客人是不会回绝的,比如鲜于仲通,抛开他是剑南道节度使的身份不提,贵妃的堂兄杨钊未起家前,也曾受过鲜于仲通的恩德,别人能够不见,但鲜于仲通还是要见的。
…………
大早上,杨贵妃便坐在凉亭内,宫报酬她筹办了一张铺了熊皮的木椅。
直到回籍前,她与李隆基仍闹着别扭,老夫少妻本就难过日子,更何况丈夫还是当明天子,伉俪豪情里不免异化了很多别的身分,前次李隆基发怒,将她遣送回娘家,让她遭到了莫大的委曲,委曲已成了难明的心结,伉俪间再也难寻当初的恩爱了。
不测的是,两位掌柜没等多久,内里便传话,节帅宣见。
两位掌柜顿时心动,因而谨慎翼翼地来到鲜于仲通的临时寓所外,按例使了钱,向侍从提起了青城县的瓷窑。
没多久,一个制作精彩的暗红檀木盒呈现在杨贵妃面前,翻开盒子,杨贵妃眼泛异彩,情不自禁收回赞叹声。
两位掌柜欣喜若狂,怀着冲动的表情见到传说中的剑南道节度使后,如履薄冰地站在鲜于仲通面前,笑起来特别生硬。
杨贵妃抬眸道:“蜀州青瓷?但是当初送进宫的瓷器?它名叫‘蜀州青瓷’么?”
杨贵妃含笑命人赐座,鲜于仲通谢过,坐下来半晌后,又站起来,朝杨贵妃道:“贵妃娘娘,臣闻娘娘忧思故里,臣下不知如何为娘娘分忧,又听闻娘娘非常爱好蜀州青瓷,故而臣令瓷窑仆人烧制了一批人间孤品梅瓶,进献娘娘,愿娘娘万福金安。”
鲜于仲通微微一笑,请中间的寺人将府外的瓷器献上来。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特别是,贵妃娘娘回籍探亲的诱因便是蜀州青窑,而蜀州青窑就是鲜于仲通发明,并且亲身定名的,现在贵妃回籍,对鲜于仲通来讲是个绝好的刷脸兼邀功的机遇。
接着杨贵妃眼眸一凝,纤手悄悄地捧地一只梅瓶,鲜明发明上面的一句诗。
杨贵妃现在托腮坐在凉亭内,身后的宫女打着九翅扇屏的仪仗,另有人捧着香炉,金瓜,玉快意等金饰,都是贵妃仪仗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