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游戏竞技 >张居正 > 第五回 颁度牒大僚争空额 接谕旨阁老动悲情

第五回 颁度牒大僚争空额 接谕旨阁老动悲情[第5页/共7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正因为是主子,才想着要得赏银呀!”

“阁臣里头,再没有人打号召了?”

“唉,当今皇上的生母李太后坚信佛教,天底下想当和尚的人就多,另有一些当路政要,有权势的人物,也想借此机遇做功德,都写便条到褚墨伦那边要度人削发。”

褚墨伦一进值房行过揖礼坐下后,张四维问他:“你有何急事要说?”

“是呀,此旨一出,定会招致非议。”

“你们新堂官万大人是何态度?”

“如此说,不谷须得写一道抗疏。”

“是啊,这也是天意。”吕调阳无可何如地感慨一声,脸上又闪现他惯有的淡然。

吕调阳想了想,摇点头叹道:“看来,也只要如此办理了。”

这天上午,张四维会晤了三拨官员,谈了边防又谈郡治,最后接着谈甘肃茶马司的职员增额题目。都是调剂增加饷银赈粮的费事事,三轮谈下来,已是精疲力竭脑袋发涨。中午内阁膳事房为阁臣们筹办了便餐,张四维嫌不好吃,每日中午过半家里定时送食盒来。清清爽爽六菜一汤,他看了也无胃口,胡乱扒了几口然后倒头便睡,过了半个时候醒来,精力量儿又提起很多。房役拧了块热面巾递给他擦把脸。这时,书办出去禀告,说是礼部度牒司主事褚墨伦求见。按常例,除了有事关本司的要事阁臣需求垂询而例外召见外,一个六品主事断没有主动求见阁臣的来由。皆因这褚墨伦是张四维的山西老乡,又受过他提携,攀了这点乡谊,故褚墨伦勇于主动跑来内阁找张四维禀事。张四维叮咛书办喊褚墨伦出去。

“你这话是甚么意义?”

“吕阁老迈体有所不知,本年共有五千名和尚堆积京师来考度牒。”

张四维说着,打了个拱就要告别,张宏忙拦住他,道:“张阁老不要走,皇上要主子来对吕阁老和你传达谕旨。”

“吕阁老,您说这是条陈?”

“首辅让你分担此事,该拿甚么主张你就拿呗。”

褚墨伦便说出事情原委:洪武天子建国之初,鉴于天下寺庙自行披剃的和尚太多,遂于礼部专设一个度牒司统领此事。和尚最后的定额是大府五十名、小府三十名、州二十名、县十名,不准超额。每位和尚需有度牒司颁布的度牒作为凭信以备官府查验。凡查出没有度牒的擅自剃度的和尚,一概拘押审验发边外放逐永不诏赦。度牒每三年颁布一次。天下各地寺庙和尚,须经本地官府批准,持官衙文书来京颠末测验支付度牒,所考内容不过是佛家戒律丛林轨制菩提经义之类。每次发给度牒数额以一千报酬宜。凡持度牒者,官府例免丁银脚夫。居宫羽士,对比和尚体例办理,只是数额尤少。此项法律一出,度牒便奇货可居。不管甚么人,一入寺庙便有人扶养,又免了脚夫税赋之苦,何乐而不为?因而不但天下流民,就是平常百姓人家,也莫不想人上托人保上托保钻门路挤进缁衣羽流当中。弄一张度牒,于暮鼓晨钟当中过那种不耕不稼风雨无欺的安逸糊口。洪武以后,虽朝代更替君王好恶分歧,但度牒却永久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圣纸”。洪武初年,每领一张度牒须交本银一两。到嘉靖时,这本银涨到了十两,仍然是万人争抢。固然朝廷增加了度牒数额,孝宗时增至每届三千名,嘉靖时减少,亦有一千五百名。但不管增额多少,老是一个供不该求。很多报酬了弄到一张度牒,不吝花大本钱去贿赂当事官员。久而久之,发放度牒也成了炙手可热的权力。多少当路政要都介入此中。万历元年,深知其中弊端的张居正,愤恨度牒发放太滥,一来滋长了公众的好逸恶劳之心,导致劳力减少;二来犯警官员借此机遇从中取利。是以他奏明皇上,将度牒发放由三年改成六年一次。上一次发放度牒是隆庆六年,一晃六年时候畴昔,本年该发放度牒了。一过春节,礼部就移文各省,申明本年发放度牒的要求及各省名额。张居正叨教皇上,将此次发放度牒的名额节制在两千人,并让阁臣张四维督责此事。张四维唆使主理的度牒司将此中的一千六百个名额分到各省,而留下四百名作为矫捷。他晓得这类事儿断不了有讨情的,先留下一些空额,以免到时被动。但是,待各省按规定于三月十五日之前将预备领牒的和尚聚到京师,人数竟达到了五千余人。除每个省都有大量超额以外,另有一些和尚拿着这官那官的函札前去度牒司寻求照拂通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