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游戏竞技 >张居正 > 第五回 颁度牒大僚争空额 接谕旨阁老动悲情

第五回 颁度牒大僚争空额 接谕旨阁老动悲情[第6页/共7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二个呢?”

张四维手一指:“你讲。”

张四维正想晓得详情,便把身子俯畴昔,低声问:“都有哪些人?”

“既然敢登门,必然都有背景撑着。”

“褚墨伦的意义是可否上折恳请皇上增加名额。”

“这是偏题,不能如许考他们。”

“张大人说得不假,”褚墨伦一开口说话就显得语气生硬,他想说得和缓一些,成果声音更刺耳,“只要卑职散班回家,一跨进门槛儿,就见屋子里头像开堂会似的堆满了人,了解不了解的都凑一堆儿朝咱作揖,大师甚么都不说,但都心知肚明,谁都是为度牒的事,咱内心烦透了,却又不好开赶。”

吕调阳仿佛震惊了甚么心机,叹道:“当初洪武天子拔除宰相而设内阁辅臣,其本意是替皇上拟制文告,答复皇上一时想不清的事体,实际上是备参谋之职。阁臣用本身的学问取信于圣主,但是到厥后,这阁臣的职责变得混合不清。到近朝,特别是夏言、严嵩以后,的确就同宰相无异。洪武天子若泉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触。”

“首辅身边有甚么人找过你吗?”

世之筑城,必建角楼。此乃汉之遗风。角楼者,谓门上为高楼以望也。角楼内每悬巨钟,昏晓撞击,使城民闻之而生儆惕之心。天下晨昏钟声,数皆一百零八,而声之缓急、节拍,随方各殊。杭州歌曰:“前发三十六,后发三十六,中发三十六,声急通共一百八声气。”蓟州歌曰:“紧十八,慢十八,六遍凑成一百八。”益州歌曰:“前击七,后击八,中间十八缓缓发,更兼临后击三声,三通凑成一百八。”此三种击法,为天下南北角楼鸣钟击奏之底本。大内紫禁城角楼之击法,与蓟州击法,庶几近之。

“写给谁?”

“不是他,是他的小舅子,这个口气小一点,开口要的是五十个。”褚墨伦做了个鬼脸,双手一摊,无法地说,“马大人方才分开礼部尚书的位子,又荣升阁臣,说甚么,卑职也不能过河拆桥哇。”

“五千多名和尚齐聚京师,争抢两千张度牒,僧多粥少,稍一不慎,就会惹出祸事。”

褚墨伦便说出事情原委:洪武天子建国之初,鉴于天下寺庙自行披剃的和尚太多,遂于礼部专设一个度牒司统领此事。和尚最后的定额是大府五十名、小府三十名、州二十名、县十名,不准超额。每位和尚需有度牒司颁布的度牒作为凭信以备官府查验。凡查出没有度牒的擅自剃度的和尚,一概拘押审验发边外放逐永不诏赦。度牒每三年颁布一次。天下各地寺庙和尚,须经本地官府批准,持官衙文书来京颠末测验支付度牒,所考内容不过是佛家戒律丛林轨制菩提经义之类。每次发给度牒数额以一千报酬宜。凡持度牒者,官府例免丁银脚夫。居宫羽士,对比和尚体例办理,只是数额尤少。此项法律一出,度牒便奇货可居。不管甚么人,一入寺庙便有人扶养,又免了脚夫税赋之苦,何乐而不为?因而不但天下流民,就是平常百姓人家,也莫不想人上托人保上托保钻门路挤进缁衣羽流当中。弄一张度牒,于暮鼓晨钟当中过那种不耕不稼风雨无欺的安逸糊口。洪武以后,虽朝代更替君王好恶分歧,但度牒却永久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圣纸”。洪武初年,每领一张度牒须交本银一两。到嘉靖时,这本银涨到了十两,仍然是万人争抢。固然朝廷增加了度牒数额,孝宗时增至每届三千名,嘉靖时减少,亦有一千五百名。但不管增额多少,老是一个供不该求。很多报酬了弄到一张度牒,不吝花大本钱去贿赂当事官员。久而久之,发放度牒也成了炙手可热的权力。多少当路政要都介入此中。万历元年,深知其中弊端的张居正,愤恨度牒发放太滥,一来滋长了公众的好逸恶劳之心,导致劳力减少;二来犯警官员借此机遇从中取利。是以他奏明皇上,将度牒发放由三年改成六年一次。上一次发放度牒是隆庆六年,一晃六年时候畴昔,本年该发放度牒了。一过春节,礼部就移文各省,申明本年发放度牒的要求及各省名额。张居正叨教皇上,将此次发放度牒的名额节制在两千人,并让阁臣张四维督责此事。张四维唆使主理的度牒司将此中的一千六百个名额分到各省,而留下四百名作为矫捷。他晓得这类事儿断不了有讨情的,先留下一些空额,以免到时被动。但是,待各省按规定于三月十五日之前将预备�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