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密信传来愁心戚戚 死牢会见杀气腾腾[第7页/共10页]
邵大侠话匣子翻开,正欲就宫府内阁的纷争颁发定见,高拱却把他的话头截断,说道:“你对老夫的一片密意我已心领,多余的话也不消说了,我只问你一句,你感觉老夫的气数是否已尽?”
高拱当下喊过一个家役,说道:“你去告诉厨子,熬一锅二米粥,烙几张饼,直接送到书房来。”说罢便领着魏学曾进了书房。
“好了。”高拱打断韩揖,挖苦说道,“你也是乡试会试这么一起考过来的进士出身,《贞观政要》这部书莫非畴昔没能读过?”也不等韩揖答复,又接着说道,“唐太宗一代英主,勤奋思政,魏征、房玄龄、萧瑀等一班干臣,廉洁营私。如此君臣际会,才初创出盛唐气象。当今圣上虽不像唐太宗顿时得天下,但克己复礼,始终守着一个廉字。他本喜好吃驴肠,自传闻每天御膳房为他做一盘驴肠就得杀一头驴子,他今后就再也不肯吃驴肠了。如许的好皇上那里去找!但是你这做臣子的,悄悄松松就贪了一万两银子。皇上从牙缝里省下来的钱,都被你们这帮混账东欧化为己有,皇上岂不寒心?百姓岂能不恨?刍荛岂能无怨?‘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这是至理名言啊!”
依高拱的性子,恨不能把韩揖送进都察院鞫谳问罪,但顾忌着“家丑不成传扬”,他又强咽下肝火,长叹一声说道:“你起来发言。”
“太师,江湖上有句话,无毒不丈夫……”
几年未见,邵大侠没想到高拱变得如此谨慎谨慎,内心头俄然涌起一股莫名的烦恼,怏怏说道:“我邵某能够打包票说,都城百万人丁,能认得我邵某的超不过十人。”
接了刚才的话题,两人边吃边谈。
“太师请讲,只要邵某能做到,万死不辞。”
“返来,”高拱喊住韩揖,指着韩揖放在茶几上的那张银票说,“这个你先拿归去,如何措置,等有了章程后再说。”
“是。”
“那就直接去死牢,不进朝房了。”
一番计议,不觉夜深,魏学曾告别回家。
“这是后话。”高拱紧接着说道,“眼下李延之事如果措置不好,让人家拿到证据,我们就会让人家给清算了。”
韩揖接过书,磕磕巴巴念了下来:
“你如何想到这个,”高拱又好气又好笑,说道,“老夫本年六十一,你领来一个娇娃一十六,像甚么话!”
魏学曾心直口快,又放了一“炮”。高拱内心头虽也有些悔怨,但他向来就不是自怨自艾之人,愣了愣,他说道:“殷正茂前几日寄给老夫的信,意在感激拔擢之恩,字里行间既不靠近,也不冷淡,看得出来他还在察看风向。这个时候我们再拉他一把,也许就能收到化敌为友的服从。李延是以佥都御史一衔领受两广总督,这殷正茂我看就提他一级,以右副都御史领衔两广总督,你明天就写一份公折送呈皇上申明此意,我即行票拟,这两天就收回去。”
高拱收回信谨慎放进袖笼藏好,然后把李延以吃空额体例贪污巨额军饷这件事的后果结果细心讲了一遍。
高拱听罢大笑,说道:“好一个以术补之,好,好!命由天定,术由人造,按你的意义,我高拱气数未尽?”
高拱说道:“这事怨不得他们。”
“如此两手筹办,不失为万全之策,”魏学曾思虑变被动为主动,也只能如此行事,接着说道,“殷正茂升迁公文,我明日到部即行办理。但李延一人身上,系着浩繁官员的安危,却也不能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