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述病情太医藏隐曲 定总督首辅出奇招[第5页/共9页]
“冯公公,你是宫内的白叟,在司礼监十几年了,同高阁老也打了四五年的交道。莫非还不晓得高阁老的为人?皇上俄然犯病,我们做臣子的,内心头都不好受。这时候,恰好你一挑逗,高阁老的气话不就脱口而出了?”
“那么,依元辅之见?”
张贵说:“冯公公是陪太子爷来的。”
小火者觉得高拱嫌二米粥太烫,躬身答复说:“高老先生,二米粥刚出锅,都是这么烫的,要不,您老先喝碗牛乳。”
小火者感觉这位首辅大人比皇上还难服侍,却也只能赔着谨慎问道:“要不,给您老换一碗莲子雪花羹?”
冯保是河北清河县人,十二岁净身入宫,在紫禁城中已待了将近四十个年初儿。明朝建国天子朱元璋不准寺人干政,违者处以剥皮的极刑,更不准寺人识文断字。跟着年代长远,政令败坏,明太祖定下的很多端方,都已废置不消了,寺人干政的事也屡有产生。到了武宗、世宗以后,司礼监与内阁,竟成了相互对抗的两大权力机构。内阁首辅因获咎司礼监而被罢免乃至惹来杀身之祸的,也屡见不鲜。冯保从小就有读书的资质,入宫后又专门学习了几年,琴棋书画,竟无一不会,尤其精通的是琴艺与书法,在宫廷表里,这两样的名誉都不小。还在嘉靖天子时,他就是司礼监秉笔寺人,提督东厂。隆庆天子即位,刚好掌印寺人出缺,按资格应由冯保接任。但不知怎的,高拱不喜好他,是以保举比冯保资格浅很多的陈洪接任掌印寺人。陈洪离职,高拱又保举孟冲接任,反正不让冯保坐上掌印寺人的宝座。是以,冯保对高拱恨之入骨。高拱呢,自恃是皇上的教员,凡事有皇上撑腰,又处在说一不二的首辅位上,也底子不把冯保放在眼里,平常见了,也不如何理睬。碰到公事躲避不过,也是颐指气使,不存涓滴客气。
“太岳,”高拱指了指值房一头的几案,余怒未息地说,“你现在就坐畴昔,按我刚才所说停止票拟。”
“可不是这话儿,”看到高拱急得邪火直蹿,张贵更加慌炸了把儿,“皇后也说要走,可皇上就是不让。”
邸报是两广总督李延寄来的。自从客岁冬月叛民猖獗以来,李延一向在火线督阵围歼。这封邸报的内容是,继前次韦银豹攻破庆远府后,数日前又持续劫夺了宜山、银河两县,军民死伤无数,银河县城几近被焚毁。高拱读过,顺手把邸报递给张居正,愤怒地说:“蒙古鞑子没有犯边,北方无事,没想到广西的几个蟊贼,竟然越闹越欢!”张居正看完邸报后说:“李延不耍奸坦白,照实禀告军情,也还算一个老成之人。他在邸报中为此次县城失守所作解释,说是岭南瘴疠,军士驻扎此中,多染疾疫,上吐下泻,浑身酸软乏力,站立尚且困难,何况持戈杀敌。这也不算推委之词。”高拱哑然发笑,不无嘲弄地说:“一个时候前,你还义正词严,申述两广总督必然要撤换,如何现在口风一变,又为李延提及好话来?”张居正摇了摇手中的八百里邸报,答复说:“仆之所言,元辅能够还没有完整了解。李延心存当局,遇究竟报,这是长处。但此人实非军事人才,奏章弄文是把妙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却非他的好处,至于顿时弯弓,诛凶讨虐,更非他才气所及。当一个府尹、抚台、按台,李延足资重担,但当一个威镇全军的总督,实在是叫他勉为其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