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含雄奇于淡远之中[第2页/共9页]
明天的这个凌晨过得太成心义了,曾国藩的表情很镇静,想起儿子来安庆这么久了,也没有好好地跟他谈过话。吃过晚餐,他特地叫儿子到书房里来。
"至于作,是指的作诗文,作四书文,作试帖诗,作律赋,作古今体诗,作古文,作骈体文,这些都要一一讲究,一一试为之,作诗文宜在二三十岁前立定范围,过三十则难长进。少年不成怕丑,须有狂者进取之趣。这时不试为之,则而后年纪大了,愈发不肯为了。""父亲教诲的是。"纪泽说,内心想:难怪四叔父从不作诗文,遇有应酬,老是推给我,大抵是年青时没有立定范围,现在年事大了,怕丑的原因。
先王之道,听谓修己治人、经纬万汇者,何归乎?亦曰礼罢了矣。秦灭册本,汉朝诸儒之所掇拾,郑康成之以是卓绝,皆以礼也。杜君卿《通黄》,言礼者十居其六,其识已超越八代矣!有宋张子、朱子之所会商,马贵与、王伯厚之所纂辑,莫不以礼为兢兢。我朝学者,以顾亭林为宗。国史《儒林传》衰然冠首。吾读其书,言及礼俗教养,则决然有守先待后,舍我其谁之志,何其壮也!厥后张蒿庵作《中庸论》,及江慎修、戴东原辈,尤以礼为先务。而秦尚书蕙田,遂纂《五礼通考》,举天下古今幽明万事,而一经之以礼,可谓体大而思精矣。吾丹青国朝先正遗像,首顾先生,次秦文恭公,亦岂无微旨哉!桐城姚鼐姬传,高邮王念孙怀祖,其学皆不纯于礼。然姚先生持论闳通,国藩之粗解文章,由姚先生启之也。王氏父子,集小学训诂之大成,夐乎不成几已。故以殿焉。
"好吧,夜很深了,你去睡吧,明天还得夙起。"曾国藩说着站起来,曾纪泽随后站起,向父亲行了礼,回身出门。
作字之道须阳刚阴柔并进,有着力而取险劲之势,有不着力而得天然之味,着力如昌黎之文,不着力如渊明之诗,二者阙一不成,亦犹笔墨所谓阳刚之美、阴柔之美矣。
昔姚先生论古文之道,有得于阳与刚之美者,有得于阴与柔之美者,二端判分,划然不谋。然温和渊懿当中,必有坚劲之质、雄直之气运乎此中,乃有以自主。
"父亲,刚才你所教诲的看、读、写、作四字诀窍,为儿子迷途指津。儿子平日读书,对于书上讲的,常常感觉仿佛是明白了,但细心机惟起来,又无甚心得,这不知是甚么启事?"
这段话见于曾氏同治三年蒲月初三日的日记。
"不是一回事。"曾国藩暖和地对儿子说,"写,是指誊写。对于好的文、句和章节,不但看、读,还要写,将它抄一遍,记得就更牢了。真行篆隶,你都爱好,切不成间断一日,既要求好,又要求快。我平生因写字痴钝,亏损很多,你须力求敏捷,每日能作楷书一万,那就差未几了。""我一天到黑坐着不动,才只能写八千。""尽力练,能够做获得的。罗伯宜抄奏折,一天能抄一万二,早晨还能够陪我下围棋。"曾国藩拿出一份罗伯宜刚抄好的浅显奏折给儿子看,"罗伯宜不但抄得快,并且没有不对,一篇奏折抄下来,一个字不改,我每个月给他三十两银子薪水,跟其他幕僚差未几。有人不平气,说罗伯宜年青,没有别的好处,就这点本事也拿这多银子。我说,他这点好处就值得拿三十两银子,用人如用器,这个好处对我很有效,我就重用他。"曾纪泽细看奏折,字公然写得好,一个个蝇头小楷,又端庄又秀美,令人叹为观止。贰内心想,这里人才的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