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正解(上)[第3页/共6页]
战国期间有四弩:夹弩、瘦弩、唐弩和大弩。夹弩、瘦弩较简便,发射速率快,多用于攻守城垒;唐弩、大弩是强弩,射程虽远,但发射速率较慢,多用于车战和野战。
注:(3)中不列远射兵器的弓矢和防备兵器的牌或藤牌,是近代练武者不善习弓矢,只教套路的反应。
弓为当代兵器之一,激弦发矢,能够及远,考此法之由来最古,黄帝战蚩尤于涿鹿,纯用弓矢以制胜,此为有弓矢之最早者;惟当时之弓矢,都以竹木为之,虽能及远,终未 能完美,迨后推阐其理,相互发明,加以紧密之改革,因而乎弓矢逐成为战役之利器,不但发前人射抉之技,抑亦开后代火器之端,虽曰此皆由先人推阐而来,其创作者之功,要亦未可遽没也。遵循弓箭之第一报酬挥;考工记云:古传黄帝臣挥作弓,荀子则称倕作弓,而山海经则谓少皞生般,是始为弓。按年代考之,当以挥为缔造者,而般倕大抵亦古之弓人也。在当时弓箭之用,诚十百倍于其他兵器,不但力劲及远,擅是术者,精研而熟娴之,穿杨贯虱,百步射人,万无一失,较之当代之火器,无多让焉,故十八般技艺,以弓弩始而以白打终,其正视之也宜矣。
《汉书?艺文志?兵法略》:《望远连弩射法具》十五篇。
晋代的弩较汉朝大,有“万钧神弩”之号。如晋安帝义熙六年十仲春(西元410)刘裕用万钧神弩,连破卢循。
舞剑在唐朝昌隆起来,杜甫《舞剑器行》描述公孙大娘舞剑绝技:“昔有才子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懊丧,六合为之久低昂 。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江海凝清光。”剑的声光,似闻如见,高深技艺,如呈面前。
明朝各技击流派,在剑术利用的根本上,缔造了很多贵重的剑法,如何良臣《阵纪》所云:“卞庄子之纷绞法,王聚之起落法,刘先生之愿应法,马明王之闪电法,马起之脱伎俩”等,这些剑法为後世剑术的生长,供应了无益的素材。
剑,古之圣品也,至尊至贵,人神咸崇。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以道艺高深,遂入玄传奇。实则因其携之简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历朝王公帝候,文士侠客,商贾百姓,莫不以 持之为荣。剑与艺,自古常纵横疆场,称霸武林,立品立国,行仁仗义,故传播至今,仍为世人爱好,亦以其名誉汗青,深植民气,斯可历传不衰
十八般兵器——剑
(2)指“九长九短”。九长为:枪、戟、棍、钺、叉、镗、钩、槊、环;九短为: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
汉朝剑术已甚精备,斗剑中显现了技艺成就的深浅。曹丕《典论?自叙》:“余又学击剑,阅师多矣,四方之法各别,唯京师为善。桓、灵之间,有虎贲王越善斯术,称于京师。河南史阿言昔与越游,具得其法,余从阿学精熟。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宿闻展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白手入白刃。余与论剑很久,谓将军不法也,余顾尝好之,又得善术,因求与余对。时酒酣耳热,方食芊蔗,便觉得杖,下殿数交,三中其臂,摆布大笑。展意不平,庋更加上。余言吾法急属,难相中面,故齐臂耳。展言愿复一交,余知其欲突以取交中也,因伪深进,展果寻前,余却脚?,正截其颡,坐中惊视。余还坐,笑曰:昔阳庆使淳于意去其故方,更授以秘术,今余亦愿邓将军捐弃故伎,更受要道也。”一坐尽欢。(《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松注引)这段有声有色的记录,反应了当时剑术的高超和斗剑风的昌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