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注释[第1页/共5页]
[4]上帝造人,见《圣经·创世记》。
[19]蚩尤请风伯雨师作大风雨,见《山海经·大荒北经》。指南车,见《承平御览》引《志林》。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见《史记公理》引《龙鱼河图》。
[13]赵国华先生《生殖崇拜文明论》以为,蟾字转音,就是嫦,即“嫦娥”。蜍字转音,就是兔,即“玉兔”。但嫦娥本名恒娥。因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才改成嫦娥。赵说似可商讨。
[14]蚩尤是九黎族部落的酋长,见《史记公理》引孔安国注。
[10]伏羲又叫伏戏、庖牺、伏羲、虑羲。被明白看作神农之前的圣王,始于《战国策》。他能够是雷神之子,见袁珂《中国当代神话》。又,《文选·洛神赋》注称洛神宓妃即伏羲之女。
[14]男女杂游,不媒不聘,见《列子·汤问》;但知其母,不知其父,见《白虎通·号篇》。
[13]见《史记·封禅书》:“三曰兵主,祠蚩尤。”《史记公理》引《龙鱼河图》:“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
[2]见《史记·封禅书》。
[3]据《易·系辞下》,“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的是伏羲,“斫木为耜,揉木为耒”的是神农。
[2]见《淮南子·时则训》高诱注:“炎帝,少典之子,号为神农,南边火德之帝也。”《绎史》卷五引《新书》:“炎帝者,黄帝同母异父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
[1]炎帝是伏羲的交班人,根据在清朝吴乘权《纲鉴易知录》:“炎帝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其俗朴,重端悫,不岔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因而南至好趾,北至幽都,东至谷,西至三危,莫不从其化。”
[5]关于三皇的说法有:天皇、地皇、泰皇(《史记·秦始皇本纪》),天皇、地皇、人皇(《史记·补三皇本纪》),伏羲、女娲、神农(《民风通义·皇霸》引《春秋纬运斗枢》),伏羲、神农、回禄(《白虎通》),伏羲、神农、共工(《通鉴外纪》),燧人、伏羲、神农(《民风通义·皇霸》引《礼纬含文嘉》)。后四种,都有伏羲和神农。
[7]见《淮南子·览冥篇》、《列子·汤问》。
[14]有学者以为,后羿射日的故事应当产生在夏朝,或者殷商。夏王是称为后的,比如夏后启。夏后以太阳自居,农历以天干纪时。天干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恰是“天有旬日”的意义。何况当时人们谩骂夏后桀的民歌,歌词也是:你这该死的太阳甚么时候垮台,我愿跟你一起灭亡!见谢选骏《空寂的神殿》。
[1]请参看雷·肯拜尔等《天下雕塑史》。
第一章
[5]米诺斯是爱琴海地区的当代文明,呈现于古希腊迈锡尼文明之前的青铜期间,约存在于公元前3000年至前1450年。该文明的生长首要集合在克里特岛,凸起特性是崇拜女神而非男神。请参看戴维·李明《欧洲神话的天下》。
[10]见《国语·周语下》:“我姬氏出自天鼋”。
[1]女娲造人时的场景描述,出自鲁迅《补天》,原文是:粉红色的天空中,曲盘曲折的漂着很多条石绿色的浮云,星便在那前面忽明忽灭的眨眼。天涯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活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那一边,倒是一个生铁般的冷并且白的玉轮。但是伊并不睬会谁是下去,和谁是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