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游戏竞技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 > 第7章 后记:何时忘却三国

第7章 后记:何时忘却三国[第1页/共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有朋友说:很等候你的中华史《三国纪》这一卷。

但是大师都说都雅。

实在《三国演义》面世之初并无人问津,知识分子更是嗤之以鼻。直到清朝的毛声山、毛宗岗父子增编削写点评以后,才流行天下。以是《三国演义》的成败得失,不能只算在罗贯中的账上,还要加上毛氏父子一份。

实在统统政治斗争,归根结底都是好处之争。争利而言义,只能是吹牛扯谎装模作样。这就是“伪善”。做假做出一套体例和技能,则是“机谋”。不搞机谋也不可。因为大师都打品德牌,都要占据品德制高点,都要指责对方“不义”。这就只能搞诡计,不能搞阳谋。

义也大成题目。道义,公理,仁义,交谊,信义,哪个才是真义或大义?当这些“义”产生冲突抵触时,又该如之何?谁都没有解释,谁都说不清楚,也只能相机行事或者自作主张,你说我不仁,我说你不义。

明显,机谋是因为伪善,伪善是因为忠义。被高高举起的那面“品德的旗号”,实在是祸首祸首。

是以毛氏父子得出结论:只要谨慎人不做大胆事,也只要谨慎人能做大胆事。

都雅之于文学作品是必须的,是以不必那么在乎汗青的实在性,能够移花接木,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以假乱真。比如诸葛亮不消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真,以空城计吓退司马懿是假,《三国演义》则照单全收。

这就很有些哲理。

也就是说,毛批本《三国演义》的题目,还不在于给汗青“整容”,更在于“变性”。整容是能够的,变性是不成以的,除非明白表示你说的不是汗青,读者也不把那小说当汗青看。可惜,这一点向来就没人说清楚。

因而毛氏父子点评说:前者表示了诸葛亮的谨慎,后者表示了他的大胆。但,如果他不是谨慎于常日,就毫不敢大胆于一时,司马懿也不会坚信不疑被骗被骗。

究竟上,这段汗青并不首要。它不但比不上之前的启废禅让、西周封建、秦并天下和独尊儒术,也比不上以后的五胡乱华,更不敢望百家争鸣之项背。

但,也仅此罢了。

这是只能由版本学家和文学史家答复的,但他俩的点评则多少流暴露一点蛛丝马迹。比如典韦在征张绣的战役中阵亡,曹操是哭了的;赤壁败北以后,曹操也说过“郭奉孝(郭嘉)在,不使孤至此”的话,还失声痛哭说: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1]

这就是《三国演义》的“性之病”。[4]

三国,不该如许被人谛视。

但是三国在海峡两岸和亚洲地区的着名度,却远远高于其他汗青期间。当然,大多数人晓得的故事是《三国演义》报告的,很少有人去读陈寿的《三国志》和范晔的《后汉书》。中国如此,日本、韩国和越南也一样。

接下来,他们不无讽刺地说:本来奸雄的眼泪既可当钱使,又能当棍子用。奸雄之奸,真是奸得好笑!

忠义,变成了整人的兵器。

这可真是“红肿之处,艳若桃花;腐败之时,美如乳酪”。所谓“三国热”表示出的百姓气态,乃至大中汉文明圈的精力追乞降文明心机,不成疑吗?[3]

朋友,你会绝望吗?

这并不奇特。究竟上,这类核心代价观本身就很有题目。忠是双方面的人身凭借,义是多角度的肆意解释。忠是稳定的,义是多变的。成果,要么信口雌黄,周公惊骇流言日;要么弄虚作假,王莽谦恭未篡时。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