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注释[第3页/共8页]
[9]见《晋书》之《孝怀帝纪》、《孝愍帝纪》。
[33]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九。
[23]见《晋书·王猛传》。
[1]关于中国不成能自发地产生本钱主义,顾准先生有详确而权威的阐述,请参看顾准《本钱的原始堆集和本钱主义生长》。
[41]推行仁义、孝悌、忠信、谦逊、廉平、俭省的儒家伦理是苏绰对宇文泰的建议。他的全数主张,是先治心、敦教养、尽天时、擢贤能、恤狱讼、均赋役,称为六条圣旨,见《周书·苏绰传》。另据称,宇文泰曾如许评价宇文邕:“成吾志者,必此儿也。”见《周书·武帝纪上》、《北史·周本纪下》。
[31]以上见《魏书》之《任城王云传》、《李冲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八。
第四章
[8]请参看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北府兵委曲》、(日)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45]这个题目亦请参看钱穆《国史纲领》。
[4]请参看(日)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34]见《魏书·高祖纪》、《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九。
[15]次于拓跋焘的有两个:拓跋珪在位二十四年,享年三十九岁;拓跋宏在位二十八年,享年三十三岁。
[4]见《后汉书·刘英传》、《魏书·释老志》。任继愈先生以为佛教传入中国的可靠时候是在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能够采信。请参看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
[1]在位时候只要一年的是南齐海陵王萧昭文,两年的是刘宋前废帝刘子业、南齐郁林王萧昭业、南齐和帝萧宝融,三年的是宋武帝刘裕、宋少帝刘义符、宋顺帝刘准、梁简文帝萧纲、梁敬帝萧方智、陈武帝陈霸先、陈废帝陈伯宗,四年的是齐高帝萧道成、齐东昏侯萧宝卷、梁元帝萧绎,五年的是齐明帝萧鸾,六年的是刘宋后废帝刘昱,八年的是宋明帝刘彧、陈文帝陈蒨、陈后主陈叔宝,十二年的是宋孝武帝刘骏、齐武帝萧赜,十五年的是陈孝宣帝陈顼,三十年的是宋文帝刘义隆,四十八年的是梁武帝萧衍。以上数据按照杜建民《中国历代帝王世系年表》。
[6]陶弘景所编《真诰》二十卷,就有抄袭佛教《四十二章经》的内容,请参看翦伯赞《中国史纲领》。
[2]关于“文明”一词的本义,见刘向《说苑·指武篇》:“文明不改,然后加诛。”关于广义的玄门,请参看卿希泰、唐大潮《玄门史》。
[1]见《南史·陈本纪下》、《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七。
[12]以上事见《宋书·武帝纪》,《晋书》之《桓玄传》、《刘牢之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二,观点请参看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北府兵委曲》。
[29]请参看(日)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6]见《魏书》目次。
[18]以上见《晋书·苻坚载记上》。
[21]见《魏书》之《世祖纪》、《释老志》,《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关于寇谦之建天师道场的时候,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称在424年,卿希泰、唐大潮《玄门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寇谦之条称在公元425年,《资治通鉴》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