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后记:为什么是罗马[第1页/共2页]
不过,我决定写这本《两汉两罗马》,却并非仅仅因为有这么多看起来的类似和偶合,更因为只要汉朝的中国人和当代的罗马人,才第一次缔造了天下性文明。
印度也一样。最能代表印度文明特性的种姓轨制和婆罗门教,影响力不出南亚次大陆。产生于恒河道域的佛教固然传播到了全天下,但在本身的文明圈内却谦善地退居二线,实际感化远不如在异国他乡。
第二,恺撒在罗马被尊为国父,有着父亲般的崇高光环,遗言中又交代要将遗产分赠罗马百姓。是以,对于罗马人来讲,布鲁图等宣过誓的人刺杀恺撒,就不但是背信弃义,并且是弑父弑君,是可忍孰不成忍!
一样,中汉文明虽未间断,却在衰减,并逐步失归天界性。相反,罗马文明却浴火重生,在文艺答复以后成为西方当代文明的泉源之一。这内里莫非没有奥妙?
前面说过,布鲁图等人刺杀恺撒,是为了禁止帝制、保卫共和。这在明天看来无疑是公理的,但在当时却弄得大家喊打。倒不是共和轨制不得民气,更不是变成帝国乃民气所向。他们成为过街老鼠,仅仅因为犯了公愤。
以是,罗马人跟中国人一样,家属看法强,正视亲情伦理,信赖君子和谈,以为无信义即无人伦。或者说,他们实在也有近似于“五常”的看法。
留下的遗产一样丰富。
中汉文明的意义在于:一个如此幅员广宽、人丁浩繁的多民族国度,没有宗教信奉,也不靠血腥和暴力,却能长时候保持同一,或在四分五裂和外族入侵后重修故里,维系文明数千年不间断,这内里莫非没有启事?
是以,只要把群众民主由直选制改成代议制,给在朝者(不管他叫总统还是国度主席)一个合适的任期,再处理元老院的构成题目,几近就是最不坏的政体。
第一,元老院全部议员曾个人宣誓,誓死保卫恺撒的人身安然。这类誓词在罗马属于最高品级:不必人质也不必包管,却具有大众效力。因为宣誓人都是公家人物,向来就视名誉如生命,不会也不敢叛变誓词。
更首要的是,罗马的共和精力和法治看法,恰好是当代文明最需求的。究竟上,只要对峙共和,对峙法治,则不管群众民主,抑或君主立宪,都是当代文明。
也就是说,中华和罗马都是“人本”而非“神本”。唯其如此,他们才会一个发明了礼治,一个发明了法治。法治也好,礼治也罢,都是“人的自治”,没有上帝同业。
罗马则为当代国度供应了原型。实际上正如本书第三章所述,罗马的政体设想确切精美而高超:在朝官、元老院和群众大会,别离对应着君主制、贵族制(或寡头制)和民主制,可谓集三种轨制的优胜性于一身。
中国与罗马,确切具有可比性。
当然,罗马并非没有题目。他们的题目是:一人一票的直接民主只合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度,变成超等大国今后就再难实施。别的,元老院的精英性子和奉献精力没有轨制保障,在朝者从任期一年的在朝官变成毕生制的天子,则是从一个极度走向了另一个极度。
两汉两罗马,即此之谓。
当然有。
而后,并且相差不到一百年,中国和罗马都堕入分裂状况。罗马变成东西两个帝国,中国则是南朝和北朝。南北朝以后的中国重归一统,罗马却走上不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