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生存之道[第7页/共8页]
比如水,跟谁争呢?不但不争,还让。水,老是往低处流,把高处让给别人。它也老是待在人们不想去和看不起的处所,叫“处世人之所恶”;同时,又把大师都想要的送给大师,叫“善利万物而不争”。
女人。
觉得天道有情,那是自作多情。
却又恰好是反调。
六合不仁,以万物为刍狗。[24]
是以孙子以为,战役的最高境地,就该像行云流水,顺其天然又变幻莫测。只要能牵着仇敌的鼻子走,就是用兵如神(能因敌窜改而取胜者,谓之神)。
那么,命由谁定?
以是,东施效颦,是好笑的;燕雀以为鲲鹏不该飞得那么高、那么远,也是好笑的。因为对于道来讲,万物一概划一(以道观之,物无贵贱),这就叫“齐物论”。[27]
荀子却要来算总账。[40]
不体贴天,当然也不讲天道。
第一句话好了解。孔子有句名言,叫“过犹不及”。也就是说,一件事情做过甚了,即是没做到,弄不好还会更糟糕。如何才对?不缺位,不越位,不过甚,不后进。凡事恰到好处,就是中庸之道。[34]
这就是规律。
孙子就是孙武,《孙子兵法》的作者。传闻,他当过吴王阖闾的军事参谋、教官和将领,年代比《老子》一书的作者早,以是说老子像孙子,而非孙子像老子。
死期就在面前
商容又伸开嘴巴说: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
传闻,老子也有教员。
近似的话,老子也说过。
也就是说,你拿恩德回报了仇怨,叨教,又拿甚么去回报恩德?当然,你也能够“以德报德”。但,恩德和仇怨都用恩德回报,公允吗?
老子说得非常清楚: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就是规律。规律是没有豪情的,也不讲豪情。天如有情天亦老。觉得天道有情,那是自作多情。[26]
庄子倒是有恋人。他的道,充满情味。
兵道与兵法
题目是你不讲,人家讲。老子讲,庄子也讲,还讲得头头是道。这就让儒家在争鸣中落了下风。
美女也很打动,感觉郑袖真是个好姐姐。
存亡、贫富、贵贱、穷达,都看天意,这就叫“死生有命,繁华在天”。既然如此,那就听天由命。是以,孔子固然讲天命,却只体贴命,不体贴天。[42]
庄子却向来不装。庄子说,你看那野猫和黄鼠狼,装出谦恭的模样蒲伏在那边,实在是想捕获小植物。成果如何样呢?一头撞进了兽夹和坎阱。[28]
但,这故事是真的吗?
道家讲道,儒家讲德。
先看甚么是天命。
这当然很励志。
这就明摆着是有人谗谄他了。幸亏文公不胡涂,命令调查,那厨师才算躲过一劫。
君子当自强
呵呵,这当然是霸道。
孔子反问:何故报德?
那该如何活?
当然,这些体例和案例都是术,更首要的还是法,即轨制。轨制向来就不成或缺。有甚么样的轨制,就有甚么样的文明。周公他们为中原文明奠定,最首要的事情就是建立轨制。题目是到战国,这些轨制早已崩溃。那么,我们应当规复古轨制,还是建立新轨制?
以直抱怨,以德报德。[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