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这世界有救吗[第9页/共9页]
我们晓得,在儒家那边,礼和乐是俱为一体的,没有乐也就没有礼。何况不孝有三,断后为大,不做爱哪来的儿子?因而孔子只好耐着性子问宰予:父母归天不到三年,你就吃那细粮穿那丝绸,内心好过吗?
墨子说,孔丘周游各国困于陈、蔡之间时,子路蒸了一只小猪给他,他不问来路就吃了。子路剥下别人的衣服去换酒,他也不问来源就喝了。厥后回到鲁国,却又“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仿佛君子。子路问他为甚么一前一后判若两人,孔丘竟然说,当时求生,现在求义呀!
的确,汗青并非豪杰所缔造,豪杰人物的模样反倒是由汗青来塑造的。汗青要求他是甚么形象,他就只能是甚么形象。如果我们必然要晓得实在的孔子,那么,他给子贡留下的遗言应当是靠谱的——天下无道好久了,没有人真正信奉我的主张。[9]
结论又很简朴:如果仁爱很好,何需求有礼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