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这世界有救吗[第2页/共9页]
子路碰了个软钉子,只好又去问桀溺。
墨子的逻辑推理是如许的——
爱不但没用,还误国。
庄子如许说,对吗?
那么,孔子究竟如何了?
爱本身超越爱双亲。
庄子说: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这时,子路是在对父老说话,以是直呼孔子其名。
庄子说:大王安坐定气,剑事臣已奏完。[1]
王问:天子之剑如何?
当然没有。
这当然又是墨子门生编出来的故事。但门生的故事编得这么好,先生的逻辑恐怕更加强大。实际上,就连辩才无碍如孟子,厥后与墨家的一名信徒辩论时也只能如许问:先生当本信赖爱邻居的孩子,能够跟爱哥哥的孩子一样吗?[19]
又问:诸侯之剑如何?
兼爱则相反,主张不分男女长幼、亲冷淡近、尊卑贵贱,一视同仁地爱,近似于西方人的博爱。不过,西方人讲博爱,是因为有上帝,有信奉。墨子的兼爱,却来源不明。但总之,仁爱有不同,兼爱无不同。
但即便如此,庄子也不以为我们应当“担当起天下的兴亡”。相反,他的主张,是先救本身,后救别人,最后救天下,叫“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这句话,庄子固然假借孔子之口说出,实在倒是他本身的观点。[25]
不成靠。它乃最多数是墨子的门生编出来,用于嘲笑儒家的。但代表墨子的思惟,则没有题目。[17]
我只能够损人利己,不成能舍己为人。
也有两个故事,一个叫“秦伯嫁女”,一个叫“买椟还珠”。第一个故事说,秦国的国君嫁女儿,送了七十个盛装打扮的丫环作陪嫁。成果,晋公子喜好丫环,不喜好公主。第二个故事说,楚国的贩子卖珍珠,用香木做成盒子,还要“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成果郑国人买了盒子,退回珍珠。[29]
跟庄子和墨子一样,韩非也是既反对仁爱,又反对礼乐的。只不过,庄子喜好讲故事,墨子喜好讲逻辑,韩非则既讲故事又讲逻辑。
更要命的是,墨家从“爱本身超越爱双亲”解缆,又替巫马子得出一个结论:
合。
赵王听完,拉着庄子的手请他上殿,本身却绕着餐桌团团转,半天静不下心来。
爱必须获得回报。
墨子说,孔丘周游各国困于陈、蔡之间时,子路蒸了一只小猪给他,他不问来路就吃了。子路剥下别人的衣服去换酒,他也不问来源就喝了。厥后回到鲁国,却又“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仿佛君子。子路问他为甚么一前一后判若两人,孔丘竟然说,当时求生,现在求义呀!
辨别就在于仁爱的解缆点是亲情,即父母后代之间与生俱来不证自明的爱。然后将心比心,由此及彼,推己及人,从爱父母后代,到父老乡亲,到中原族人,到蛮夷蛮夷。最后,让天下充满爱。
好嘛!同意的人也杀你,反对的人也杀你,叨教,你是不是死定了?
这么多巨大的思惟家集合呈现,是一个古迹,并且这古迹是环球性的。实际上在同一期间和同一纬度(约在北纬30度高低),南亚有释迦牟尼,西亚有犹太先知,南欧有古希腊哲学家。难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要把这一期间称为“轴心期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