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都市娱乐 >逸羽风流 > 第139章

第139章[第3页/共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2]冀州共呈现两次,表示是冀州的一部分。下仿此。这些说法按照郑樵《通志》卷四十《地理略》。

一中心官制战国期间,各国国君之下分设相将,分掌文武二柄。赵惠文王以蔺相如为相,以廉非常将,是人所熟知的例子。《荀子・王霸》说相是\"百官之长\",以是《战国策・齐策》说:\"因而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大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楚国最高的长官称为令尹,次于令尹的是武官上柱国,官号和其他各国分歧。

秦朝天子之下设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寺构成中枢机构。丞相禀承天子意旨佐理国政;太尉掌天下军事;御史大夫是天子的秘书长兼管监察。丞相官位最高,尊称为相国,通称为宰相。汉初因循秦制,汉武帝今后,丞相职位虽尊,权力却逐步缩小。比方霍光以大司顿时将军领尚书事,辅理国政,其权势就远在丞相之上。西汉末丞相改称大司徒,太尉改称大司马,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1],号称三公(又称三司),都是宰相。但到东汉光武帝时,\"虽置三公,事归台阁\"[2],三公只措置例行公事,台阁反而成了实际上的宰相府了。

县--县是处所基层行政地区。秦汉的县属于郡(汉朝国以下也有县),后代的县属于州或府。

[3]别的另有少数特为军事而设的路,不领民事。

开元年间,又分为十五道,这是从关内道分出一个京畿(治长安),从河南道分出一个都畿(治洛阳),再把山南分为山南东道、山南西道,把江南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

自秦乃至于清,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一向未曾停止,大抵而言,是向着皇权兴而相权弱的方向生长,台阁、中书门下、内阁、军机处……都是天子为了限定相权、减弱相权而采纳的呼应办法。总的做法是先让一些职位低下的小官吏充当天子的秘书,然后逐步令其权力加大,直至把本来宰相架空,成为实际上的宰相,这时便又会对皇权构成威胁,天子便再设一机构,让另一些职位低下的小官吏充当其秘书……一来一往的循环当中,相权便日渐微小,而皇权日渐加强了。

现在普通以为天子辅臣并非宰相,来由有三:1、首辅、辅臣有议政之权,而无监督百官之权,更不能批示六部等行政机构事情。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