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原道训[第5页/共7页]
笼,因江海觉得罟,又何亡鱼失鸟之有乎?故矢不若缴,缴不若无形之像。夫释
利者何尝不穷也。昔共工之力,触不周之山,使地东南倾。与高辛争为帝,遂潜
大道而任小数,无以异于使蟹捕鼠,蟾诸捕蚤,不敷以禁奸塞邪,乱乃逾滋。
之口,穿盾之牛者,人也。循天者,与道游者也;随人者,与俗交者也。夫井鱼
之患。此膏烛之类也,火逾但是消逾亟。
之也。今夫徙树者,失其阴阳之性,则莫不干枯。故橘树之江北。则化而为枳;
而移风易俗者,其唯心行者乎?法度科罚,何足乃至之也!是故贤人内修其本,
濡。是故不待势而尊,不待财而富,不待力而强,平虚下贱,与化遨游。若然者,
使风伯扫尘;电觉得催促,雷觉得车轮。上游于霄{雨兆}之野,下出于无垠之门,
侧,间不容息,先之则过分,后之则不逮。夫日回而月周,时不与人游。故贤人
富、劳役失其志德者也。故夫乌之哑哑。鹊之,岂尝为寒暑、燥湿变其声哉!
守也。夫举天下万物,支蛲贞虫,爬动支作,皆知其喜憎短父老,何也?以
于无形乎!夫光可见而不成握,水可循而不成毁。故有像之类,莫尊于水。出世
常转,者主浮,天然之势也。是故东风至则甘霖降,生养万物,羽者妪伏,毛
夫有天下者,岂必摄权持势,操杀生之柄,而以行其号令邪?吾所谓有天下者,
其得者,不以奢为荣,不以廉为悲,与阴俱闭,与阳俱开。故子夏心战而瞿,
之则废,气不当其所充而用之则泄,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此三者,不成不慎
乎治人,而在于得道;乐亡乎繁华,而在于德和。知大己而小天下,则几于道矣。
而不先。荏弱以静,舒安以定,攻大靡坚,莫能与之争。
托小以包大,在中以制外,行柔而刚,用弱而强,转化推移,得一之道,而以少
形体能抗,而百节可屈伸,察能分白黑、视丑美,而知能别同异、明是非者,何
夫精力量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毛者以老。是故贤人将养其神,
邪也;忧悲者。德之失也;好憎者,心之过也;嗜欲者,性之累也。人大怒破阴,
极,照物而不眩,呼应而不乏。此之谓天解。故得道者志弱而事强,心虚而该当。【ㄨ】
谓无形者,一之谓也。所谓一者,无匹合于天下者也。卓然独立,块然独处,上
虽愚者知说之;称至德高行,虽不肖者知慕之。说之者众,而用之者鲜;慕之者
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可贵而易失也。禹之趋时也,履遗而弗取,冠挂而
所不在。是故贵虚者,以毫末为宅也。
无所左而无所右,蟠委错纟,与万物始终。是谓至德。夫水以是能成其至德于
多,而行之者寡。以是然者何也?不能反诸性也。夫内不开于中而强学问者,不
摇,远而不劳,四支不动,聪明不损,而知八九野之形埒者,何也?执道要之
腾踊肴乱而不失其数。是以处上而民弗重,居前而众弗害,天下归之,奸邪畏之,
藏金于山,藏珠于渊,倒霉货财,不贪势名。是故不以康为乐,不以慊为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