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原道训[第4页/共7页]
转轮而无废,水流而不止,与万物终始。风与云蒸,事无不该;雷声雨降,并应
所谓后者,非谓其底滞而不发。固结而不流,贵其周于数而合于时也。夫执事理
古之人有居山洞而神不遗者,季世有势为万乘而日忧悲者。由此观之,圣亡
神农之播谷也,因苗觉得教。夫萍树根于水,木树根于土,鸟排虚而飞,兽庶
处小而不逼,处大而不窕。其魂不躁,其神不娆,湫孤单,为天下枭。大道坦
桑为枢,上漏下湿,润浸北房,雪霜氵衰氵靡,浸潭{艹瓜}蒋,清闲于广泽当中,
排阊阖。沦天门。季世之御,虽有轻车良马,劲策利锻,不能与之抢先。是故大
以贵为安,不以贱为危,形神情志,各居其宜,以随六合之所为。
己者,其力不成量。故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之弊。是
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何者?先者难为知,而后者易为攻也。先者
弗顾,非争其先也,而争其得时也。是故贤人守清道而抱雌节,因循应变,常后
是故不道之道,莽乎大哉!夫能理三苗,朝羽民,徒裸国,纳肃慎,未发号施令
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是故功德者何尝不中,争
无穷。鬼出电入,龙兴鸾集,钧旋毂转,周而复匝,已雕已琢,还反于朴,有为
焉有不得容其间者乎?所谓得意者,全其身者也。全其身,则与道为一矣。故虽
涯,息耗减益,通于不訾。上天则为雨露,下地则为津润;万物弗得不生,百事
生葛。各生所急,以备燥湿;各因所处,以御寒暑;并得其宜,物便其所。由
原也。
而能张,幽而能明,弱而能强,柔而能刚,横四维而含阴阳,宇宙而(上立下早)三光。
其性之在焉而不离也。忽去之,则骨肉无伦矣。古人之以是眭然能视,?1然能听,
而欲教之,虽伊尹、造父弗能化。欲寅之心亡于中,则饥虎可尾,何况狗马之类
衣,其用之也若发机。如是,则万物之化无不遇,而百事之变无不该。(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内不失其情,至无而供其求,时骋而要其宿。小大修短,各有其具,万物之至,
若浊。浊而徐清,冲而徐盈。澹兮其若深渊,泛兮其若浮云;若无而有,若亡而
而不过饰其末,保其精力,偃其智故。淡然有为,而无不为也;淡然无治也,而
夫建钟鼓,列管弦,席旃茵,傅旄象,耳听朝歌北鄙靡靡之乐,齐靡曼之色,
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通而稳定。静之至也;嗜欲不载,虚之至也;无所好憎,
邪也;忧悲者。德之失也;好憎者,心之过也;嗜欲者,性之累也。人大怒破阴,
音之数不过五,而五音之变,不成胜听也;味之和不过五,而五味之化,不成胜
而出入于百事之流派者也。是故不得于心,而有经天下之气,是犹无耳而欲调钟
何则?不以内乐外,而以外乐内。乐作而喜,曲终而悲。悲喜转而相生,精力乱
不虚动兮;与刚柔卷舒兮。与阴阳俯仰兮。
成,性命成而好憎生矣。故士有必然之论。女有不易之行,端方不能周遭,钩绳
煎熬芳香。驰骋夷道,钧射爽之谓乐乎?吾所谓乐者,人得其得者也。夫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