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原道训[第2页/共7页]
之而不能闻也。耳目非去之也,但是不能应者,何也?神失其守也。故在于小则
多,而行之者寡。以是然者何也?不能反诸性也。夫内不开于中而强学问者,不
霄。与造化者俱。纵志舒节,以驰大区。能够步而步,能够骤而骤。令雨师洒道,
以贵为安,不以贱为危,形神情志,各居其宜,以随六合之所为。
而不众,损之而不寡,斫之而不薄,杀之而不残,凿之而不深,填之而不浅。忽
耀,生而如死。夫天下者亦吾有也,吾亦天下之有也,天下之与我,岂有间哉!
如有所诱慕,解车休马,罢酒彻乐,而心俄然,如有所丧,欣然如有所亡也。是
生葛。各生所急,以备燥湿;各因所处,以御寒暑;并得其宜,物便其所。由
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有为之无益。”
后死,莫之能怨。得以利者不能誉,用而败者不能非,收聚畜积而不加富。布施
修事理之数,因六合之天然,则六合不敷均也。是故禹之决渎也,因水觉得师;
者,甘立而五味亭矣;色者,白立而五色成矣;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
无不治也。所谓有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所谓无治者,
天下者,以其淖溺光滑也。故老聃之言曰:“天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出于
侧,间不容息,先之则过分,后之则不逮。夫日回而月周,时不与人游。故贤人
古之人有居山洞而神不遗者,季世有势为万乘而日忧悲者。由此观之,圣亡
蒙子之巧,以要飞鸟,犹不能与罗者竞多。何则?以所持之小也。张天下觉得之
故荏弱者,生之干也;而固执者,死之徒也;先唱者,穷之路也;后动者,达之
是故不道之道,莽乎大哉!夫能理三苗,朝羽民,徒裸国,纳肃慎,未发号施令
极,照物而不眩,呼应而不乏。此之谓天解。故得道者志弱而事强,心虚而该当。【ㄨ】
是故响不肆应,而景不一设,叫呼仿佛,沉默得意。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而
利者何尝不穷也。昔共工之力,触不周之山,使地东南倾。与高辛争为帝,遂潜
指麾,执玄德于心,而化驰若神。使舜无其志,虽口辩而户说之,不能化一人。
水居窟穴。禽兽有芄,群众有室,陆处宜牛马,舟行宜多水,匈奴出秽裘,于、越
以其无争于万物也。故莫敢与之争。
腾踊肴乱而不失其数。是以处上而民弗重,居前而众弗害,天下归之,奸邪畏之,
邪也;忧悲者。德之失也;好憎者,心之过也;嗜欲者,性之累也。人大怒破阴,
虽愚者知说之;称至德高行,虽不肖者知慕之。说之者众,而用之者鲜;慕之者
覆育,万物群生,润于草木,浸于金石,禽兽巨大,豪毛津润,羽翼奋也,角
神农之播谷也,因苗觉得教。夫萍树根于水,木树根于土,鸟排虚而飞,兽庶
富、劳役失其志德者也。故夫乌之哑哑。鹊之,岂尝为寒暑、燥湿变其声哉!
于无形乎!夫光可见而不成握,水可循而不成毁。故有像之类,莫尊于水。出世
煎熬芳香。驰骋夷道,钧射爽之谓乐乎?吾所谓乐者,人得其得者也。夫得
天下之物。莫荏弱于水,但是大不成极,深不成测,修极于无穷。远沦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