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第2页/共5页]
史称周世宗用法太严,群臣职事。小有不举,常常置之极刑,予既书于续笔矣。薛居正旧史记录其事甚备,而欧阳公多芟去。今略记于此。樊爱能、何徽以用兵先溃,军法当诛,无可言者。其他如宋州巡检供奉官竹奉璘以捕盗不获,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以监纳取耗,刑部员外郎陈渥以检田失实,济州马军都批示使康俨以桥道不谨,内供奉官孙延希以督修永福殿而夫子有就瓦中啖饭者。密州防备副使侯希进以不奉使者命检视夏苗,左藏库使符令光以造军士袍襦不办,楚州防备使张顺以隐落税钱,皆抵极刑,而其罪有不至死者。
司封失典故
君臣事迹屏风
唐末帝清泰二年仲春,功德使奏:“每年诞节,诸州府奏荐僧道,其僧尼欲立讲论科、讲经科、剖明科、文章应制科、持念科、禅科、声赞科,羽士经法科、讲论科、文章应制科、剖明科、声赞科、焚修科,以试其可否。”从之。此事见旧五代史记,不知曾行与否,至何时而罢也。盖是时犹未鬻卖祠部度牒耳。周世宗废并寺院,有诏束缚云:“男年十五以上,念得经文一百纸,或读得五百纸,女年十三以上,念得经文七十纸,或读得三百纸者,经本府陈状,乞剃头,委录事参军、本判官实验。两京、大名、京兆府、青州各起置戒坛,候受戒时,两京委祠部差官引试,其三处祗委判官,逐处闻奏。候敕下委祠部给付凭由,方得剃头受戒。”其防禁之详如此,非若今时只纳钱于官,便可削发也。念佛、读经之异,疑为背诵与对本云。
汉高祖父母姓名
赦放债
冯道为宰相历数朝,当汉隐帝时,著长乐老自叙,云:“余先自燕亡归河东,事庄宗、明宗、愍帝、清泰帝、晋高祖、少帝、契丹主、汉高祖、今上,三世赠至徒弟,阶自将仕郎至开府仪同三司,职自幽州巡官至武胜军节度使,官自试大理评事至兼中书令,正官自中书舍人至戎太傅、汉太师,爵自建国男至齐国公。孝于家,忠于国,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货,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其不敷者。不能为大君致一统、定八方,诚有愧于历官,何故答乾坤之施?老而自乐,何乐如之?”道此文载于范质五代通录。欧阳公、司马温公尝诋诮之,觉得无廉耻矣。王溥自周太祖之末为相,至国朝乾德二年罢,尝作自问诗,述其践历。其序云:“予年二十有五,举进士甲科,从周祖征河中,改太常丞,登朝时同年生尚未释褐,不日作相。在廊庙凡十有一年,历事四朝,去春恩制改太子太保。每思菲陋,当此荣遇,十五年间遂跻极品。儒者之幸,殆无以过。今行年四十三岁,自朝请之暇,但宴居读佛书,歌颂承平,因作自问诗十五章,以志本末。”此序见三朝史本传,而诗不传,颇与长乐叙相类,亦可议也。
晁无咎作积善堂记云:“大观元年大赦天下,民百岁男人官,妇人封;仕而父母年九十,官封如民百岁。因而故漳州军事判官晁仲康之母黄氏年九十一矣,其第四子仲询走京师状其事,省中为漳州请,漳州虽没,赦令初不异往者,丞相觉得可而上之,封寿光县太君。”今自乾道以来,庆典屡下,仕者之父母年七十、八十即得官封,而子已没者。其家何尝陈理,为可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