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烈妇有心殉节 乡人无意逢殃[第2页/共5页]
老残道:“于家厥后如何样呢,就不想报仇吗?”老董说道:“那有甚么体例呢!民家被官家害了,除却忍耐,更有甚么体例?倘如果上控,按例仍旧发还来鞠问,再落在他手里,还不是又饶上一个吗?
“这时于家父子三个已到堂上。玉大人叫把他们站起来。就有几个差人横拖倒拽,将他三人拉下堂去。这边值日头儿就走到公案面前,跪了一条腿,回道:‘禀大人的话:本日站笼没有空子,请大人示下。’那玉大人一听。怒道:‘胡说!我这两天记得没有站甚么人,怎会没有空子呢?”值日差回道:‘只要十二架站笼,三天已满。请大人查簿子看。’大人一查簿子,用手在簿子上点着说:‘一。二,三:昨儿是三个。一,二,三,四。五:前儿是五个。一,二,三,四:大前儿是四个。没有空,倒也不错的。’差人又回道:‘今儿可否将他们先行收监,明天定有几个死的,等站笼出了缺,将他们补上好不好?请大人示下!’
老残道:“你们这玉大人好吗?”那人道:“是个清官!是个好官!衙门口有十二架站笼,每天不得空,可贵有天把空得一个两个的。”说话的时候,前面走出一其中年妇人,在山架上检寻物件,手里拿着一个粗碗,看柜台外边有人,他看了一眼,仍找物件。
过了一刻,吃过了饭,老董在各处算饭钱,号召买卖,正忙得有劲。老残无事,便向街头闲逛。出门望东走了二三十步,有家小店,卖油盐杂货。老残出来买了两包兰花潮烟。趁便坐下,看柜台里边的人,约有五十多岁风景,就问他:“贵姓?”那人道:“姓王,就是本地人氏。你老贵姓?”老残道:“姓铁,江南人氏。”那人道:“江南真好处所!‘上有天国,下有苏杭’,不像我们这天国天下。”老残道:“此地有山有水,也种稻,也种麦,与江南何异?”那人叹口气道:“一言难尽!”就不往下说了。
话说老董说到此处,老残问道:“那不成绩把此人家爷儿三个都站死了吗?”老董道:“可不是呢!那吴举人到府衙门请见的时候,他女儿――于学礼的媳妇――也跟到衙门口,借了延生堂的药铺里坐下,探听动静。传闻府里大人不见他父亲,已到衙门里头求师爷去了,吴氏便知事体不好,立即叫人把三班头儿请来。
“玉大人凝了一凝神,说道:‘我最恨这些东西!着要将他们收监,岂不是又被他多活了一天去了吗?断乎不可!你们去把大前天站的四个放下。拉来我看。’差人去将那四人放下,拉上堂去。大人亲身下案,用手摸着四人鼻子,说道:‘是另有点游气。’复行坐上堂去,说:‘每人打二千板子,看他死不死!’那知每人不消得几十板子,那四小我就都死了。世人没法,只好将于家父子站起,却在脚下选了三块厚砖,让他能够三四天不死。赶快设法。谁知甚么体例都想到,还是不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