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都市娱乐 >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 > 第20章 茶酒文化研究与实践

第20章 茶酒文化研究与实践[第1页/共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注9、普陀佛茶,产于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别名普陀山云雾茶、凤尾茶,形状“似螺非螺,似眉非眉”,光彩翠绿披毫,香气芳香,茶汤清醇爽口,形状似圆非圆,故称“凤尾茶”。冲泡后,翠绿香洁,初品滑润蕴玉,味醇恼人;再品滋味清馥,茶香圆融;三品可渐觉齿颊含芳,香清韵足,回甘绵长。

酒文明研讨

石室酒,在衢州,宋朝墨客周紫芝《风骚泉铭序》载:“石室酒出三衢,名倾浙右,余得其法于衢人。以授富水兵厨使酿酒之。既成,取之酌客,无不喜者,觉得深醇雅键,自是风骚,因名之风骚泉而为之铭。”

《东坡志林》记录,东坡蜜酒酿制技术:“予作蜜酒格,与真一水乱。每米一斗,用蒸面二两半,如常法。取醅液再入蒸饼面一两酿之。三日尝,看味当极辣且硬,则以一斗米炊饮投之。若甜饮,则每投,更入面与饼参半两。又三日,再投而熟,全在酿者斟增损也,入水少为佳。”

西湖龙井,产于西湖群山中的龙井村,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立名天下。

三白酒,在湖州。明朝《五杂俎/物部》:“江南之三白,不胫而走,半九州岛矣。然吴兴造胜于金昌。”《崇祯乌程县志》有:“湖人好饮白酒,暑月间煮熟,或入竹叶或荷叶,芳烈而清,名碧香清。”所谓三白者,白米、白曲、白水,故名。《西吴枚乘》载:“今乌程酿亦寝薄,迩来沈氏三白酒乃甲江南。”当代三白酒名噪一时,誉满江南。

林正秋对于茶酒文明研讨,大多散落在他的各种论文及专著中,早在八十年代初的《南宋都城临安》一书中就有近似考据。在《浙江当代酿酒汗青及文明》、《浙江酒文明》、《浙江汗青与旅游文明》等论文中均有深切浅出的研讨。林传授博览群书,存量丰富,其著作一大特性,就是就一个专题,旁敲侧击,将各种古籍记录的相干内容溶于一炉。从那些零散记录中,去杂存真,比方,一个酒类主题,分门别类,从各种记录中,包含前人的著作或诗词,抽丝剥茧,层层阐发,让人们体味自当代杭州酒文明的演进过程。

注8,臣工,群臣百官。《诗·周颂·臣工》:“嗟嗟臣工,敬尔在公。”毛传:“工,官也。”郑玄笺:“臣谓诸侯也。”

林汇集了很多史料,列出浩繁当代杭州名酒的称呼,分门别类加以详细先容。

南宋定都杭州后,酿酒业更加发财,成为天下之最。据《武林旧事》(注3)记录,当时杭州的名酒有思堂酒、流香酒、碧香酒、蔷薇露、竹叶青、珠珠泉、兰桥风月等五十四种之多,一半以上为杭州本地酿造。此中兰桥风月酒一款,在古典小说《水浒传》就有提及。最驰名的酒坊是西湖边的曲院风荷,占地千亩,成为最大的官营制酒作坊。所产之酒多为官府的户部(5)采办。酿酒取金沙泉水,每年制曲百万斤,赢利五万余缗,西湖之上的荷香、酒香、花香,超脱四方,蔚为一方名胜。

平水珠茶,产于绍兴平水镇,形如珍珠而得名,此地宋朝出产贡茶,明清时取名御茶湾,专为宫廷采制御茶。清初开端出口西欧诸国,流行欧洲茶坛。

赵宋期间是我国当代酿酒业生长的首要阶段,出产敏捷扩大、专卖情势多样。

注6,林正秋著《宋朝衣食住行研讨》、《宋朝糊口民风研讨》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