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14[第6页/共6页]
老子:「品德经」:第七章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故满足之足,常足矣。
建德若偷﹔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八章
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六合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贤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善之与恶,相去如何。
不自是,故彰﹔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八章
老子:「品德经」:第三章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财贿不足﹔是为盗夸。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六章
旷兮其若谷﹔
上德有为而无觉得﹔
保此道者,不欲盈。
道生一,平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常使民无知无欲。
其次,侮之。
是以贤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贤人常偶然,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七章
益生曰祥。心负气曰强。
早服谓之重积善﹔重积善则无不克﹔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进道若退﹔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治人事天,莫若啬。
不见可欲,使民气稳定。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觉得和。
澹兮其若海﹔
犹兮若畏四邻﹔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三章
质真若渝﹔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