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14[第3页/共6页]
搏之不得,名曰微。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道常有为而无不为。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八章
道之出口,淡乎其有趣,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是以贤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财贿不足﹔是为盗夸。
埏埴觉得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地无以宁,将恐废﹔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知名之朴。
治大国,若烹小鲜。
是谓袭明。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章
不言之教,有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视之不敷见,听之不敷闻,用之不敷既。
我无事,而民自富﹔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六章
处世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为学日趋,为道日损。
六合。六合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混兮其若浊﹔
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大器晚成﹔
不得已而用之,澹泊为上。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是以贤人之治,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一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大道废,有仁义﹔聪明出,有大伪﹔
天得一以清﹔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致虚极,守静笃。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觉得教父。
我好静,而民自正﹔
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则攘臂而扔之。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贤人常偶然,以百姓心为心。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六章
知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上仁为之而无觉得﹔
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吾何故知天下然哉。以此。
静胜躁,寒胜热。平静为天下正。
大象无形﹔
视之不见,名曰夷﹔
百姓皆注其耳目,贤人皆孩之。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老子:「品德经」:第十二章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善数不消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成开,
法律滋彰,盗贼多有。
吉事尚左,丧事尚右。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不失其所者久。
出世入死。
人之所畏,不成不畏。
夫兵者,不祥之器,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益生曰祥。心负气曰强。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广德若不敷﹔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老子:「品德经」:第十三章
善有果罢了,不以取强。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死而不亡者寿。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