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中篇 陶埏》译文[第8页/共10页]
③甃(zhòu)地:以砖铺地。
⑧俎(zǔ)豆:盛食品的豆。豆:亦高脚器皿。
在制造大多数碎器、千钟粟和褐色杯等瓷器时,都不消上青釉料。制造碎器,用利刀修整生坯后,要把它放在阳光下晒得极热,在净水中蘸一下随即提起,烧成后天然会闪现裂纹。千钟粟的斑纹是用釉浆快速点染出来的。褐色杯是用老茶叶煎的水一抹而成的(日本人非常器重我国当代制作的“碎器”,他们不吝重金用以采办真品。当代的香炉碎器,不知是哪个朝代制造的,底部有铁钉,钉头亮光而不生锈)。
凡是和泥制造瓦片,需求掘地两尺多深,从当挑选不含沙子的黏土来造。周遭百里当中,必然会有合适制造瓦片所用的黏土。民房所用的瓦是四片合在一起而成型的。先用圆桶做一个模型,圆桶外壁划出四条界,把黏土踩和成熟泥,并将它堆成必然厚度的长方形泥墩。然后用一个铁线制成的弦弓向泥墩平拉,割出一片三分厚的陶泥,像揭纸张那样把它揭起来,将这块泥片包紧在圆桶的外壁上。等它稍干一些今后,将模型离开出来,就会天然裂成四片瓦坯了。瓦的大小并没有必然的规格,大的长宽达八九寸,小的则缩小非常之三。屋顶上的水槽,必必要用被称为“沟瓦”的那种最大的瓦片,才气接受持续耐久的大雨而不会溢漏。
⑩素肌、玉骨:此描述瓷器之洁白。
⑧火足止薪之候:火候已足,停止添柴之时。
⑤碎器:大要带有裂纹的瓷器种类。
【原文】
⑨陶长:掌管砖窑的头子。
⑩石:十斗一石之石。
制造陶釉的原推测处都有,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用的是一种蕨蓝草。它原是住民所用的柴草,不过三尺长,枝叶像杉树,捆缚它不感到毒手(这类草有几十个称呼,各地的叫法也不不异)。陶坊把蕨蓝草烧成灰,装进布袋里,然后注水过滤,撤除粗的而只取其极细的灰末。每两碗灰末,掺一碗红泥水,搅匀,就变成了釉料,将它蘸涂到坯上,烧成后天然就会呈现光芒。不体味北方用的是甚么釉料。姑苏黄罐釉用的是别的质料。供朝廷用的龙凤器却仍然用松香和知名异作为釉料。
【注释】
⑧上高:与下文之丰城均在江西省。
若皇寓所用砖,其大者厂在临清,工部分司主之。初名色有副砖、券砖、平身砖、望板砖、斧刃砖、方砖之类,后革去半。运至京师,每漕舫搭四十块,民舟半之。又细料方砖以瓷正殿者,则由姑苏造解。其琉璃砖色料已载《瓦》款。取薪台基厂,烧由黑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