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下篇 珠玉》译文[第5页/共8页]
宋朝李招讨设法以铁为构,最后木柱扳口,两角坠石,用麻绳作兜如囊状。绳系舶两旁,乘风扬帆而兜取之,然亦有漂溺之患。今蜑户两法并用之。
出产宝石的矿井,即便很深,此中也是没有水的,这是大天然的决计安排。但井中有宝气就像雾一样地满盈着,这类宝气人呼吸的时候久了多数都会致命。是以,汇集宝石的人凡是是十多小我一起合股,下井的人分得一半宝石,井上的人分得另一半宝石。下井的人用长绳绑住腰,腰间系两个叉口袋,到井底有宝石的处所,顺手将宝石从速装入袋内(宝石井里普通不藏有蛇虫)。腰间系一个大铃铛,一旦宝气逼得人接受不住的时候,就仓猝摇摆铃铛,井上的人就当即拉粗绳把他提上来。这时,人即便没有生命伤害,但也已经昏倒不醒了。只能往他嘴里灌一些白开水用来挽救,三天内都不能吃东西,然后再渐渐加以调度病愈。口袋里的宝石,有的大得像碗,中等的像拳头,小的像豆子,但从大要上看不出内里是甚么模样。交给琢工锉开后,才晓得是甚么宝石。
①所谓玉,指潮湿而有光芒的美石,固然多呈白、绿二色,但也不可否定其他呈红、黄、黑、紫等色的美石为玉。
②意逆之说:以意逆之,即主观猜测。
【译文】
③合浦、于阗(tián):合浦在今广西,古以产珠着名。于阗:今新疆和田,产羊脂美玉。
【译文】
含玉的石不藏于深土,而是在靠近山间河源处的激流河水中激映而生。但采玉的人并不去原产地采,因为河水流急而无从动手。待夏天涨水时,含玉之石随湍流冲至一百里或二三百里处,再在河中采玉。玉是感受月之精光而生,以是本地人沿河取石多是在春季明月之夜,守在河处察看。含玉之石堆聚的处所,就显得那边的月光倍加敞亮。含玉的璞石随河水而流,免不了要异化些浅滩上的乱石,只要采出来颠末辨认而后才知何者为玉、何者为石。
凡玉器琢余碎,取笔钿花①用。又碎不堪者,碾筛和泥涂琴瑟。琴有玉声,以此故也。凡镂刻绝细处,难施锥刃者,以蟾蜍②添画而后锲之。物理礼服,殆不成晓。凡假玉以砆碔③充者,如锡之于银,昭然易辨。近则捣舂上料白瓷器,细过微尘,以白蔹④诸汁调成为器,枯燥玉色烨然,此伪最巧云。
⑤忽吕古江:在今东北境内。
凡玉初剖时,冶铁为圆盘,以盆水盛沙,足踏圆盘使转,添沙①剖玉,逐忽划断。中国解玉沙出顺天[府]玉田与真定、邢台两邑。其沙非出河中,有泉流出精炼如面,借以攻玉,永无耗折。既解以后,别施精美工夫。得镔铁②刀者,则为利器也。镔铁亦出西番哈密卫砺石中,剖之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