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下篇 珠玉》译文[第2页/共8页]
④扬村直沽口:即明天津大沽口。
②注:注释。
【原文】
【注释】
【原文】
【译文】
③引拾轻芥:吸附轻微的东西。
⑨化者:死去者。
⑦乌玉河:十世纪时在新疆观光的高居诲,在《于阗路程记》中载产玉之河有白玉河(今玉龙喀什河)、乌玉河(今喀拉喀什河)及绿玉河,属精确记录。这些河均为塔里木河支流,发源于昆仑山。《明史》卷三三二称于阗东有白玉河,西有绿玉河,再西有乌玉河,均产玉。
玉只要白、绿两种色彩,绿玉在中原地区叫菜玉。所谓赤玉、黄玉之说,都指奇石、琅玕(似玉的美石)之类,固然代价不下于玉,但毕竟不是玉。含玉之石产于山石流水当中,未剖出时璞中之玉软如绵絮,剖暴露来后就已变硬,碰到风尘则变得更硬。人间有所谓揣摩软玉的,这又错了。玉藏于璞中,其外层叫玉皮,取来作砚和托座,值不了多少钱。璞中之玉有纵横一尺多而无瑕疵的,古时帝王用以作印玺。所谓代价连城之璧,亦不易得。纵横五六寸而无瑕的玉,用来加工成酒器,这在当时已经是重宝了。
【注释】
①添沙:研磨、揣摩玉的硬沙,一种是石榴石Carnet,常用的为铁铝榴石Almandite,红色透明,硬度为7,产于河北邢台。另一种为刚玉Corundum,天然结晶氧化铝,有蓝、红、灰白等色,硬度为9,产于河北平山。
凡产宝之井即极深无水,此乾坤派设构造。但此中宝气如雾,氤氲①井中,人久食其气多致死。故采宝之人,或结十数为群,入井者得其半,而井上世人共得其半也。下井人以长绳系腰,腰带叉口袋两条,及泉近宝石,顺手疾拾入袋(宝井内不容蛇虫)。腰带一巨铃,宝气逼不得过,则急摇其铃,井上人引縆提上,其人即无恙,然已昏瞢。止与白滚汤入口闭幕,三日以内不得进粮食,然后调度平复。其袋内石,大者如碗,中者如拳,小者如豆,总不晓此中多么色。付与琢工鑢错解开,然后知其为多么色也。
【注释】
③这些说法得自弊端传闻,不敷信。
③羊脂玉:新疆产上等白玉,半透明,色如羊脂。
③砆碔(fū wǔ):似玉的石。
凡蚌孕珠,乃无质而生质。他物形小而居水族者,吞噬弘多,寿以不永。蚌则环包坚甲,无隙可投,即吞腹,囫囵不能消化,故独得百年千年,成绩无价之宝也。凡蚌孕珠,即千仞水底,一逢圆月中天,即开甲仰照,取月精以成其魄。中秋月明,则老蚌犹喜甚。若彻晓无云,则随月东升西没,转侧其身而映照之。他海滨无珠者,潮汐震惊,蚌无安身静存之地也。
凡采珠舶,其制视他舟横阔而圆,多载草荐于上。颠末水漩,则掷荐投之,舟乃无恙。舟中以长绳系没人⑧腰,携篮投水。凡没人以锡造弯环空管,其本缺处对掩没人丁鼻,令舒透呼吸于中,别以熟皮包络耳项之际。极深者至四五百尺,拾蚌篮中。气逼则撼绳,其上急提引上,无命者或葬鱼腹。凡没人出水,煮热毳急覆之,缓则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