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下篇 五金》译文[第2页/共9页]
金在冶炼时,最后闪现浅黄色,再炼就转化成为红色。海南岛的澹、崖两县地区都有砂金矿,金异化在沙土中,不必深挖便能够获得。但淘取太频繁,便不会再出产,一年到头都如许挖取、熔炼,即便有也是很有限的了。在广东、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洞窟中,刚挖出来的金仿佛玄色的氧化铁屑,这类金要挖几丈深,在黑焦石上面才气找到。初得时拿来咬一下,是柔嫩的,采金的人有的偷偷把它吞进肚子里去也不会对人有伤害。河南省的汝南县和巩县一带,江西的乐平、新建等地,都是在高山开挖很深的矿井,获得细矿砂淘炼而获得金的,但是因为耗损劳动力太大,扣除野生用度外,所得也就很少了。大抵在我国要隔千里才会找到一处金矿。《岭表录》中说:“有人从鹅、鸭屎中淘取金屑,多的每日可得一两,少的则毫无所获。”这个记录恐怕是虚妄不成信的。
①川北潼川:今四川梓潼。
【注释】
【原文】
黄金
③陀僧:一种矿石,为黄色的氧化铅。
⑦钣锭:板状或块状的银锭。
云南的银矿,以楚雄、永昌和大理三个处所储量最为丰富,曲靖、姚安位居其次,镇沅又居其次。凡是石山洞里储藏有银矿的,在山上面就会呈现一堆堆带有微褐色的小石头,分红多少个支脉。采矿的人要挖土一二十丈深才气找到矿脉,这类庞大的工程强度不是几天或者几个月所能完成的。找到了银矿苗今后,才气晓得银矿详细地点。银矿埋藏得很深,并且像树枝那样有骨干、枝干。采矿的工人跟踪着银矿苗分红几路横挖找矿,一边挖一边还要搭架横板用以支撑坑顶,以防塌方。采矿的工人提着灯笼分头发掘,一向到获得矿砂为止。在土里的银矿苗,有的掺杂着一些黄色碎石,有的在泥隙石缝中呈现有乱丝的形状,这都表白银矿就在四周了。银矿石中,含银较多的成块矿石叫做礁,细碎的叫做砂,其大要漫衍成树枝状的叫做铆,内里包裹着的石块叫做围岩。围岩大的像斗,小的像拳头,都是能够丢弃的废料。礁砂形状像煤炭,底下垫着石头因此显得不那么黑。礁砂的品格分几个品级(矿场主挖到矿砂后,先要呈交官府验辨分级,然后再行定税)。刚出土的矿砂用斗量过以后,交给冶工去炼。矿砂品格高的每斗能够炼出纯银六七两,中等的矿砂能够炼出纯银三四两,最差的能够炼出的纯银只要一二两(那些特别亮光的礁砂,反倒因为内里的精华已经被泄漏得太多,终究获得的纯银反而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