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上篇 乃服》译文[第19页/共19页]
②腾:清理蚕的分泌,除沙。
【原文】
【原文】
【译文】
⑧杼柚:都是织机上的梭子,一纬一经。《诗.小雅.大东》:“杼柚其空。”朱熹《诗集传》:杼,持纬者;柚,受经者。
凡蚕用浴法①,惟嘉、湖两郡。湖多用天露、石灰,嘉多用盐卤水。每蚕纸一张,盐仓走出卤水二升,掺水于盂内,纸浮其面(石灰仿此)。逢腊月十二即浸浴,至二十四,计十二日,周即漉起,用微火烘干。今后保重箱匣中,半点风湿不受,直待腐败抱产。其天露浴者,光阴不异。以篾盘盛纸,摊开屋上,四隅小石弹压。任从霜雪、风雨、雷电,满十二日方收。保重待时如前法。盖低种经浴,则自死不出,不费叶故,且得丝亦多也。晚种不消浴。
①调:即绕丝。
【原文】
对于缫丝,第一步就是要制作缫车。缫车的尺寸、部件及其组合构造都列在前面的附图上。缫丝时起首要将锅内的水烧得滚蛋,把蚕茧放进锅中,生丝的粗细取决于投入锅中的蚕茧的多少。一小我劳累一整天,只能获得三十两丝。如果是织造头巾等用的包头丝,就只能获得二十两,这是因为那种丝缕比较细。织绫罗用的丝,一主要投出来二十个蚕茧;织造头巾等用的包头丝,只需投出来十几个蚕茧。当煮蚕茧的水滚沸的时候,用竹签拨动水面,丝头天然就会呈现。将丝头提在手中,穿过竹针眼,先绕过星丁头(用竹棍做成,如香筒的形状),然后挂在送丝竿上,再连接到大关车上。碰到断丝的时候,只要找到丝绪头搭上去,不必绕结本来的丝。如果想要丝在大关车上摆列均匀而不会堆积在一起,关头要靠送丝竿和脚踏摇柄相互共同好。四川出产的缫车布局稍有分歧,缫丝的体例,是把支架横架在锅上,两人面劈面站在锅旁寻觅丝绪头,一次牵引上四五缕丝上车,但这类体例毕竟不如湖州制作的缫车完美。
凡茧形亦稀有种,晚茧结成亚腰葫芦样,天露茧尖长如榧子形,叉或圆扁如核桃形。又一种不忌泥涂叶者②,名为贱蚕,得丝偏多。
凡绵羊有二种,一曰蓑衣羊,剪其毳为毡、为绒片,帽袜遍天下,胥此出焉①。古者西域羊未入中国,作褐为贱者服,亦以其毛为之。褐有粗而无精,本日粗褐亦间出此羊之身。此种自徐、淮②以北州郡无不蕃殖。南边惟湖郡饲畜绵羊,一岁三剪毛(夏季稀革不生)。每羊一只,岁得绒袜料三双。生羔雌雄合数得二羔,故北方家畜绵羊百只,则岁入计百金云。
【译文】
③的杠:织机上卷绕经线的经轴。
【注释】
⑤太素:不织任何斑纹。
⑤赶:即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