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上篇 乃服》译文[第11页/共19页]
凡蚕畏香,复畏臭。若焚骨灰、淘毛圊①者,顺风吹来,多致触死。隔壁煎鲍鱼、宿脂②,亦或触死。灶烧煤炭,炉爇沉檀③,亦触死。懒妇便器④动气侵,亦有毁伤。若风则偏忌西南,西南风太劲,则有合箔皆僵者。凡臭气触来,急烧残桑叶,烟以抵之。
③青州、沂水:皆在今山东境内。此处所生野蚕即柞蚕。
筹办织丝的时候,起首要停止调丝。调丝要在屋檐下光芒敞亮的室内停止。将木架平放在地上,木架上直立起四根竹竿,这就叫做“络笃”。丝套在四根竹上,在络笃中间的靠近立柱上八尺高的处所,用铁钉牢固一根斜向的小竹竿,上面装一个半月形的挂钩,将丝吊挂在钩子上,手里拿着大关车扭转绕丝,以备牵经和卷纬时用。小竹竿的一头垂下一个小石块为活头。当连接断丝时,一拉小绳,小钩就落下来了。
①既籰(yuè):用绕丝棒绕完丝。
⑩贵贱有章,天实为之:人有贵贱,是天经地义,即以所穿衣服的品级而言,老天就生有丝、麻,觉得辨别。这类说法当然是不铛铛的。
①圆正:形状油滑、端方。
【注释】
②按:此节似应在“穿经”一条以后,因与高低两节均不连贯。
凡织杭西、罗地等绢,轻素等绸,银条、巾帽等纱,不必用花机,只用小机。织匠以熟皮一方置坐下①,其力全在腰尻②之上,故名腰机。普天织葛、苎、棉布者,用此机法,布帛更整齐坚泽③,惜今传之犹未广也。
取茧
④懒妇便器:怠惰妇人所用的便溺器具,必甚肮脏。
①置坐下:放在坐位下。
丝绕在大关车上今后,便能够牵拉经线筹办织造了。在一根直竹竿上钻出三十多个孔,穿上一个名叫“溜眼”的篾圈。把这条竹竿横架在柱子上,丝通过篾圈再穿过“掌扇”,然后缠绕在经耙上。当达到充足的长度时,就用印架卷好、系好。卷好今后,中间用交棒两根把丝分开成一上一下两层,然后再穿入梳筘内里(这个梳筘不是织机上的织筘)。穿过梳筘以后,把经轴与印架相对拉开五丈到七丈远。如果需求浆丝,就在这个时候停止;如果不需求浆丝,就直接卷在经轴上,如许便能够穿综筘而投梭织造了。
制作倭缎的体例是自日本初创的,福建漳州、泉州等本地地区随即也加以仿造。织倭缎的丝来自于四川,由商贩从老远的处所运过来卖,同时再买些胡椒归去卖。这类倭缎的织法也是从日本传来的,先将丝停止染色,作为纬线织入经线当中。织成数寸今后,就用刀削断丝锦即成绒缎,然后刮成墨光。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在互市贸易时一瞥见就很喜好。但是这类丝织品最轻易弄脏,用它做的帽子很快便会合满了灰尘;用它织成的衣服,衣领上的绒毛也很轻易破坏。是以现在我国各民族都不喜好它,将来这类倭缎必然会被丢弃,织法也就不再传播了。
④质枵(xiāo):质地松虚。
湖绵独白净清化者,总缘伎俩之妙。上弓之时,惟取快速,带水扩开。若稍缓,水流去,则结块不尽解,而色不纯白矣。其治丝余者名锅底绵,装绵衣、衾内以御重寒,谓之“挟纩”。凡取绵野生,难于取丝八倍,竞日只得四两余。用此绵坠打线③织湖绸者,价颇重。以绵线登花机者名曰花绵,价尤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