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上篇 粹精》译文[第3页/共6页]
凡稻最好者九穰一秕①,倘风雨不时,耘耔失节,则六穰四秕者容有之。凡去秕,南边尽用风车扇去。北方稻少,用扬法,即以扬麦、黍者扬稻,盖不若风车之便也。
江西上饶一带制作水碓的体例非常奇妙。制作水碓的困难在于挑选埋臼的处所,如果臼石设在阵势低处,能够会被大水淹没,臼石设在阵势太高的处所,水又流不上去。上饶一带造水碓的体例是用一条船作为地,把船系在木桩上。在船中填土埋臼,再在河的中流筑一个小石坝,如许小碓也就形胜利了,打桩筑坡的劳力也便能够节流下来了。别的,水碓另有一举三用:操纵水流的打击来使水轮转动,用第一节动员水磨磨面,第二节动员水碓舂米,第三节用来引水灌溉稻田,这是考虑得非常周到的人们所缔造的。在利用水碓的河边地区,有人一辈子也没有见过砻,那边的稻谷去壳去糠皮始终都是用臼,唯独利用风车和筛子,各个处所都不异。
②有“黄裳”之意焉:《易.坤》:“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美在中也。”在此借喻粮食颗粒外有黄衣包裹,而其精华则在此中。
用牛拉石磙在晒场上压稻谷,要比手工摔打省力三倍。但是留着当稻种的稻谷,恐怕被磨掉庇护谷胚的壳尖而使种子抽芽率减弱,是以南边莳植水稻较多的人家,大部分稻谷都是用牛力脱粒,但是留为种子的稻谷就宁肯在石板上摔打脱粒。
凡稻刈获以后,离稿取粒。束稿于手而击取者半,聚稿于场而曳牛滚石以取者半。凡束手而击者,受击之物或用木桶,或用石板。收成之时雨多霁少,田稻交湿不成退场者,以木桶就田击取。晴霁稻干,则用石板甚便也。
一头壮牛一天能磨两石麦子,一头驴一天只能磨一石,强健的人一天能磨麦三斗,而体弱的人只能磨一斗半。至于利用水磨的体例,已经在《攻稻.水碓》一节的记叙中详细报告了,体例还是一样的,但水磨的服从却要比牛犊的效力高出三倍。
【译文】
造磨的石料有两种,面粉品格的吵嘴也随石料的差别而有所分歧。江南很少出上等的精白面粉,就是因为磨石里含有残余,磨面时会发热,乃至带色的麸皮破裂与面掺杂在一起而没法罗去。江北的石料性凉并且细致,安徽池州九华山出产的石料质地更好。用这类石头制成的磨,磨面时石头不会发热,麸皮固然也轧得很扁但不会破裂,以是麸皮一点都不会掺混到面里,如许磨成的面粉就非常白了。江南的磨用二十天便能够磨钝了磨齿,而江北的磨要用半年才气磨钝一次磨齿。南边的磨因为把麸子一起磨碎,以是能够磨得一百斤面,北方的磨就只得八十斤上等面粉,以是上等面粉的代价就要贵非常之二。但是从北方的磨里出来的麸皮还能够提取面筋和小粉,以是磨面的团体分量也是充足了,而获得的收益就更多了。
大麦普通是舂掉外皮后用来煮成饭而食用的,把大麦磨成面粉的不到非常之一。荞麦则是先用杵棒略微舂一下,捣掉外皮,然后再舂或磨成面来吃。这些粮食与小麦比拟,精粗贵贱也就差得太远啦!
⑤食不厌精:《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④廪:仓廪,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