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上篇 粹精》译文[第2页/共6页]
【译文】
②郁坏:受潮而变质。
①九穰(ránɡ)一秕:十个谷壳中九个饱满,一个空瘪。
②砻(lónɡ):破壳去谷的碾磨型耕具。
③毛羽隐然:毛羽,与前之“甲”、“衣”均指粮食颗粒的外壳。毛羽隐然,指粟粱等为羽片状外壳所包裹。
④播精而择粹,其道宁终秘也:播:此即簸扬之簸字。簸取其精而择其粹,此中的事理毕竟是会为人所揭开的。
凡稻刈获以后,离稿取粒。束稿于手而击取者半,聚稿于场而曳牛滚石以取者半。凡束手而击者,受击之物或用木桶,或用石板。收成之时雨多霁少,田稻交湿不成退场者,以木桶就田击取。晴霁稻干,则用石板甚便也。
一头壮牛一天能磨两石麦子,一头驴一天只能磨一石,强健的人一天能磨麦三斗,而体弱的人只能磨一斗半。至于利用水磨的体例,已经在《攻稻.水碓》一节的记叙中详细报告了,体例还是一样的,但水磨的服从却要比牛犊的效力高出三倍。
⑥碨(wèi):即磨。
①池郡之九华山:今安徽贵池之南的九华山。
造磨的石料有两种,面粉品格的吵嘴也随石料的差别而有所分歧。江南很少出上等的精白面粉,就是因为磨石里含有残余,磨面时会发热,乃至带色的麸皮破裂与面掺杂在一起而没法罗去。江北的石料性凉并且细致,安徽池州九华山出产的石料质地更好。用这类石头制成的磨,磨面时石头不会发热,麸皮固然也轧得很扁但不会破裂,以是麸皮一点都不会掺混到面里,如许磨成的面粉就非常白了。江南的磨用二十天便能够磨钝了磨齿,而江北的磨要用半年才气磨钝一次磨齿。南边的磨因为把麸子一起磨碎,以是能够磨得一百斤面,北方的磨就只得八十斤上等面粉,以是上等面粉的代价就要贵非常之二。但是从北方的磨里出来的麸皮还能够提取面筋和小粉,以是磨面的团体分量也是充足了,而获得的收益就更多了。
宋子曰:天生五谷以育民,美在此中,有“黄裳”之意焉②。稻以糠为甲,麦以麸为衣,粟、粱、黍、稷毛羽隐然③。播精而择粹,其道宁终秘也④。饮食而知味者,食不厌精⑤。杵臼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⑥。为此者难道人貌而天者⑦哉?
凡麦经磨以后,几番入罗,勤者不厌反复。罗筐之底用丝织罗地绢为之。湖丝所织者,罗面千石不损,若他方黄丝所为,经百石罢了朽也。凡面既成后,寒天可经三月,春夏不出二旬日则郁坏②。为食适口,贵及时③也。
④信郡:广信府,今江西上饶一带。
凡大麦则就舂去膜,炊饭而食,为粉者十无一焉④。荞麦则微加舂杵去衣,然后或舂或磨以成粉而后食之。盖此类之,视小麦,精粗贵贱大径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