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上篇 粹精》译文[第4页/共6页]
凡小麦既扬以后,以水淘洗尘垢净尽,又复晒干,然后入磨。凡小麦有紫、黄二种,紫胜于黄。凡佳者每石得面一百二十斤,劣者损三分之一也。
凡攻治小米,扬得实在,舂得其精,磨得其粹。风扬、车扇而外,簸法生焉。其法篾织为圆盘,铺米此中,挤匀扬播①。轻者居前,簸弃地下;重者在后,嘉实存焉。凡小米舂、磨、扬、播制器,已详《稻》《麦》当中。惟小碾一制在《稻》《麦》以外。北方攻小米者,家置石墩,中高边下,边沿不开槽。铺米墩上,妇子两人相向,接办而碾之。其碾石圆长如牛赶石,而两端插木柄。米堕边时,顺手以小彗②上。家有此具,杵臼竟悬③地。
【译文】
用牛马或水磨磨面,都要在磨上方吊挂一个上宽下窄的袋子,内里装上几斗小麦,能够渐渐主动滑入磨眼,而人力推磨时就用不着了。
①粹精:《易.乾》:“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此处言粮食之加工,使其更加纯粹。
④为粉者十无一焉:把大麦磨成面粉来食用的十中无一。
⑤食不厌精:《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小麦收成时,束稿击取,如去稻法。其去秕法,北土用扬,盖电扇传播未遍率土也。凡扬不在宇下,必待风至而后为之。风不至,雨不收,皆不成为也。
①九穰(ránɡ)一秕:十个谷壳中九个饱满,一个空瘪。
③不及则粗,过分则粉:用力不及则米粗,用力过大则米碎。
⑥杵臼(chǔ jiù)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小过”为《易》之卦名,其象“艮下震上”。艮为山,震为木,恰是木杵捣石臼之形。
⑤以一舟为地,撅桩维之:把一条船当作安装水碓之地,在岸上打下木桩,用绳把船拴牢。
②砻(lónɡ):破壳去谷的碾磨型耕具。
凡力牛一日攻麦二石,驴半之。人则强者攻三斗,弱者半之。若水磨之法,其详已载《攻稻.水碓》中,轨制不异,其便当又三倍于牛犊也。
【译文】
凡胡麻刈获,于骄阳中晒干,束为小把,两手执把相击。麻粒绽落,承藉以簟席也。凡麻筛与米筛小者同形,而目密五倍。麻从目中落,叶残角屑皆浮筛上而弃之。
稻谷去掉谷壳用的是砻,去掉糠皮用的是舂或者碾;但是用水碓来舂,也就同时起了砻的感化。枯燥的稻谷用碾加工也能够不消砻。砻有两种:一种是用木头做的,锯下一尺多长的原木(多用松木)砍削并分解磨盘形状,两扇都凿出纵向的斜齿,下扇安一根轴穿进上扇,将上扇中间挖空以便稻谷能从孔中注入。木砻如果加工到二千多石米就不能再用了。用木砻加工,即便是不太枯燥的稻谷也不会被磨碎,是以上缴的军粮和官粮,不管是大量运走或当场储藏的大量稻谷都要用木砻加工。另一种是土砻,破开竹子编织成一个圆筐,中间用洁净的黄土添补压实,高低两扇都镶上竹齿,上扇安个竹篾漏斗用来装稻谷。稻谷从上扇用竹篾围成的孔中注入,土砻的装谷量比木砻要多一倍。稻谷略微潮湿一点,在土砻中就会磨碎。土砻加工二百石米就坏了。利用木砻的必须是身材强健的劳动力,而土砻即便是体弱力小的妇女儿童也能胜任。老百姓吃的米都是用土砻加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