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附录 <天工开物>着作版本》译文[第1页/共10页]
陶本在体例上的严峻窜改是对书中全数插图重新请画工加绘制版,有些图参照清朝《古今图书集成》(1726)、《授时通考》(1747)加绘或改绘;有些图(如《作咸》章)据《两淮盐法志》(1748)、《河东盐法志》(1627)、《四川盐法志》(1882)加绘成果弄得脸孔全非、图文不符。或许陶湘的企图是好的,意在供应精绘插图,使之赛过原有版本。而实际上陶本在艺术技能上确切精工,但因是民国年间画工所画,在人物服饰及神态、室内陈列上反不如涂本、杨本及菅本那样浑厚、实在,乃至有画蛇添足之虞。对此,三枝氏已在其论版本的文内作了中肯的攻讦。但是陶本也有可取之处,即它作了笔墨校订,解除了前三个版本中很多错字。陶本中笔墨可取,但插图则全不成取。遗憾的是,20 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利用插图时,常取自陶本,而此中插图已落空涂本原有的实在性。有绘画观赏力的人会看出,陶刊本插图带有民国年间艺人的画风,与明人画法差异。陶本书首扉页有罗振玉的篆文题签,上面是陶湘的《重印天工开物缘起》、影印的杨本手书体序,再往下是涂本序及注释。删去了菅本中都贺庭钟的序,书未附丁文江撰《奉新宋长庚先生传》及《重印天工开物卷跋》。注释前另有原书各章总目,但又另加各节分目。陶本的进献在于,它毕竟是中国间断了200 多年后于20世纪新刊出的本子。它的出版激起了国表里对《天工开物》的重视及研讨,加添了中国版本上的不敷。陶本问世多年未曾再版,直到1983年台北广文书局影印《喜咏轩丛书》时,才将陶本《天工开物》列入此中第一册,笔墨及插图都没有变动,只是将插图施以朱色,看起来结果不必然很好,反不如本来吵嘴清楚。
十1、任本
这是20 世纪以来第一个英文全译本,在版本史上是第11版。固然早在19 世纪30 年代以来,巴黎的法兰西学院汉语传授儒莲(Stanislas Julien,1799—1873)已将《天工开物》一些章译成法文,再由法文转译成英、德、俄、意文,并且1869 年他还将有关产业各章合起来出法文单行本。但这还不是全译本,只能说是摘译本。真正的西文全译本,是1966 年美国匹茨堡城(Pittsburg )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汗青系的任以都博士及其丈夫孙守全(1982 年卒)合译的英文本,故此本称“任本”。任以都是中国老一代化学家任鸿隽(1888—1961)传授的女儿,但她的范畴是中国史。她所取用的底本是上海1959 年中华书局的影印涂本,参考其他已出的版本,插图取用涂本。作一册16 开精装,除译文外,还包含注释。
此本以薮本第一部分译注篇为根本,加以弥补点窜,删去此中汉文原文及研讨论文,只取《天工开物》日文译文及注释。它作为《东洋文库》丛书第130 种,由东京的浅显社于1969 年出版,故称为“薮平本”。此本作一册布面精装36 开本,铅字竖排,字体较小。但书是很便于照顾的,所占体积甚小。此本前有译者媒介,接下是译文注释及译注,最后有译者写的讲解,附有索引,插图当然取自涂本。对比此本与1952 年薮本,译文上有很多改进,讲解篇也增加新质料。它在体例、开本及笔墨上分歧于薮本,列为另一新版是有来由的。此本特别遭到读者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