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附录 <天工开物>着作版本》译文[第1页/共10页]
此本也是铅印竖排本,但笔墨经特别订正、断句,在版本史上是第七版。1936 年由上海的天下书局出版,故称为“局本”。董文先生在书首《弁言》中说:“这书的笔墨极其简奥,并且中多术语,我们现在特加句读,以便读者。菅生堂本讹字很多,陶本间亦有误,现在把两本互勘一过,遇有异文,说明‘某本作某’或‘某本误某’;如两本均误,则说明‘菅本、陶本并误某’。这本丹青今即依陶本拍照制版。”这是个正规的订正本,可惜当时没能把握涂本、杨本这类善本,书中插图也没采取较为可靠的菅本,而用了标新创新的陶本。局本用大四号仿宋铅字,作一册精装,书末附《陶订图目》、丁文江撰(奉新宋长庚先生传》及陶本丁《跋》)。在1965 及1971年台北天下书局再予重印,名为《校订天工开物》,列入杨家骆主编的《中国粹术名著丛书》第五辑《科学名著》第二集第一册。笔墨及插图全然未变,是三十年代局本的纯真重印本。
5、通本
50 年代时,薮内博士主持京都大学人理科学研讨所内的科学史研讨班。当时以《天工开物》为课题,在每周起码开两次会商会,由薮内主持,插手的有吉田光邦、大岛利1、天野元之助、篠田统、太田英藏、木料康一等专家,大师作个人研讨,由薮内氏总其成。在获得文部省帮助后,这项专题很快便以胜利告终。薮本的出版给当代不能直接读《天工开物》原著的日本泛博读者和晓得日本语的本国读者供应了很风雅便,也进一步鞭策了中国海内对这项事情的展开。薮本第三部分已于1959 年由吴杰译成汉文、由章熊作补注,以《天工开物研讨论文集》为名由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61年又重印一次。这一部分还由苏乡雨译成汉文,1956 年以《天工开物之研讨》为名在台北出版。
这是50 年代日本闻名科学史家薮内传授主持的本子,故称“薮内本”。它是战后日本出版的第一个全新的版本,也是《天工开物》的第一个外文全译文和注释本。1952 年由东京的恒星社以《天工开物研讨》为名用铅字付梓颁发(竖排),作大32 开本全一册精装。此本以东京的静嘉堂文库所藏涂本为底本,以菅本、陶本、局本为订正参考,插图取自涂本,改正了陶本在插图上的缺点。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天工开物》的日文译文及注释;第二部分是《天工开物》的汉文原文,附断句及笔墨订正;第三部分是11 篇专题研讨论文,书末附索引。是以薮本集《天工开物》原著订正断句、日文译注及专题研讨于一体,在体例上是最为完美的本子。
这是20 世纪以来日本国出版的第三个《天工开物》版本,是薮内博士供应的第二个日文译注本,在全部版本史上属于第12 版。自从1952 年薮本颁发以来,各国粹者们颁发了书评,提出一些对译文的定见,而1959 年中国又出版了影印的涂本,1966 年任以都的英文本也问世,而本来研讨篇又有了汉本译本,1952 年薮本早已售光。薮内氏考虑到统统这些身分,决定再出个新版本,以简明精干为特性,首要面向青年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