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附录 宋应星的哲学思想》译文[第4页/共7页]
按照宋应星的“二气五行(形)之说”或“形气水火之道”,传统学说中的“五行”的精确摆列挨次该当是:水、火、土、金、本,而不该是任何别的摆列挨次。他的这类摆列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是分歧的,表现了它们五者之间从初级至初级的生长序列。所谓详细含义指无形的水火;所谓笼统含义指构成无形水火的物质要素,不必然能看获得,相称于水素与火质或水气与火气,具有气的属性。只要从“亦形亦气”这层含义了解水火,方合应星之本义。对土金木亦应从这层含义来了解,固然三者比水火更加无形一些。宋应星在阐述水火土金木五者相互干系时指出,此中水火是最根基的,水火二气均高山含于土内(《水火三》)。土与金木比,又较为根基,因金、木均生于土,因此土介于水火与金木之间,而金木中又都含水火。他写道:“土为母,金为子”(《形气五》)、“土为母,石为子”(《形气五》)、“木生土中”(《水火三》)。他又在《水火三》写道:“今夫以土倚(伴随)土不得水,而以金倚土则水生,是金中有水也。以石磨石不得火,而以金击石则火出,是金中有火也。至于木,生于地下、善于空中,二气(水火)附丽此中,铢两分毫无侧重也。取青叶而绞之,水重如许。取枯叶而燃之,火重亦如许也。”(《水火三》)以是木中亦含水火。
关于宋应星之前各派对万物本原及其窜改的分歧哲学论点及宋应星如何取诸家之长自成一说的详细颠末,拟在本书第十一章会商其汗青职位时详加申明,此处不再赘述。本章重点在批评他本人的天然哲学思惟。
上述思惟自但是然地使宋应星熟谙到宇宙万物固然多种多样,但却存在着物质构成上的同一性。他的这一熟谙不但在原则上是精确的,并且为厥后天然科学的生长所证明。他的这一思惟也是对唯心主义的神创论和生机论(Vitalism)的攻讦,而生机论哲学乃至在18—19 世纪时还监禁着西方科学家的脑筋。按照这一哲学,无机界与有机界之间存在着不成超越的鸿沟,在物质构成上没有共同之点,因有机体是靠奥秘莫测的“生命力”(vis vitalis)才气构成。直到1824—1828 年德国化学家韦勒(Friedrich Whler,1800—1882)在试管中从无机物野生分解出有机物尿素时,才敲起了生机论的丧钟。当物质天下靠天然力的感化从植物界慢慢过渡到植物界,而植物界又慢慢从虫鱼过渡到飞禽、走兽,乃至最后呈现人类时,大天然变得更加千姿百态、光彩夺目、朝气盎然。像宋应星所说,人类能够操纵大天然的这些恩德,再一次发挥应用水火及金木的交互感化,从虫类(蚕、蜜蜂)制得生丝供上等衣料用或酿出蜂蜜供作食用,还可用微生物对谷物发酵制成各种营养或医用的类,更能够操纵飞禽、貂、狐、羊、水獭、虎、豹及金丝猴的毛衣制成裘服。从羊毛打成毛线织成各种毛织物,或从蚌壳内取出珍珠、用牛筋制成弓弦、以雕翎制形成箭等等,而“使草木无全功”(《甘嗜》语)。宋应星在《天工开物》有关章中详细论述了从上述植物体制成各种产品的技术。按照他的哲学观点,植物界固然比植物界属于更初级的生长阶段,但究其物质本原仍不过是从元气、亦形亦气、形及草木这些物质层次而慢慢天生、演变的,固然他没有奉告我们要破钞多长时候才气完成这些过渡。他在阐述植物、植物及矿物界在构成上的物质同一性时,还谈到物质天下多样性的启事。为此他提出了“形万变而不穷”的哲学命题(《气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