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中篇 舟车》译文2[第3页/共6页]
⑦好逸便:好求便利。
东浙西安船。浙江的东部自常山至钱塘江之间流程共约八百里,然后水流入海,不通其他航道,是以这类船的航路是从常山、野蛮、遂安等小河起一向到钱塘江为止,再也没有行走别处了。这类船是用箬竹叶编成拱形的篷当顶盖,用棉布为帆船,约两丈多高,帆索也是棉质的。当初采取布帆,传闻是因为钱塘江有潮涌,当景象危急时布帆更轻易收起来,但也不必然是出于这个启事。它的造价比起竹篾质地的帆要高出很多,人们很难了解本地为甚么要利用棉布当船帆。
凡四轮大车量可载五十石,骡马多者,或十二挂,或十挂,少亦八挂。执鞭掌御者居箱当中,安身高处。前马分为两班(战车四马一班,分骖、服),纠黄麻为长索,分系马项,后套总结,支出衡内两旁。掌御者手执长鞭,鞭以麻为绳,长七尺许,竿身亦相称。察视不力⑥者鞭及其身。箱内用二人踹绳,须识马性与干脆者为之。马行太紧,则急起踹绳,不然翻车之祸今后起也。凡车行时,遇前程行人应避者,则掌御者急以声呼,则群马皆止。凡马索总系透衡入箱处,皆以牛皮束缚,《诗经》所谓“胁驱”⑦是也。
马车的车轮叫做辕(俗名叫做“车陀”)。车轮是由轴承、辐条、内缘与轮圈四个部分构成的:大车中间装轴的圆木(俗名叫车脑)周长约一尺五寸(《诗经.秦风.小戎》朱熹的【注释】也是如许说的),叫做毂,这是中穿车轴外接辐条的部件。辐条共有三十片,它的内端连接毂,外端连接轮的内缘(辅)。因为它紧顶住轮圈(辋),也是圆形的,是以也叫做内缘。辋(轮圈)外边就是全部轮的最外周,以是叫做轮辕。大车收车时,普通都把几个部件拆卸下来停止保藏。要用车时先装两轴,然后顺次装车架、车厢。因为轼、衡、轸、轭等部件都是承载在轴上的。
⑨清江浦:运河入黄河口,今江苏清江市。
挽人:纤夫。
杂舟
⑤屝(fèi)履:步行。
④轮辕:应作轮轘,即车轮之最外一圈。
【原文】
⑦“胁驱”:《诗经.秦风.小戎》:“游环胁驱。”
【译文】
⑧通、津:通州和天津。
【注释】
③瓜、仪:瓜洲、仪真,今江苏扬州一带。
别的,牛车以载刍粮,最盛晋地。路逢隘道,则牛颈系巨铃,名曰报君知,犹之骡车群马尽系铃声也。又北方独辕车,人推厥后,驴曳其前,行人不耐骑坐者,则雇觅之。鞠席其上以蔽风日。人必两旁对坐,不然欹倒。此车北上长安、济宁,径达帝京。不载人者,载货约重四五石而止。其驾牛为轿车者,独盛中州。两旁双轮,中穿一轴,其分寸平如水。横架短衡,列轿其上,人可安坐,脱驾不欹。其南边独轮推车,则一人之力是视。容载两石,遇坎即止,最远者止达百里罢了。其他难以枚述。但生于南边者不见大车,老于北方者不见巨舰,故粗载之。
四川八橹等船。凡川水源通江、汉,然川船达荆州而止,此下则更舟矣。逆行而上,自夷陵入峡,挽纤者以巨竹破为四片或六片,麻绳约接,名曰火杖。舟中鸣鼓若竞渡,挽人山石中间闻鼓声而能力。中夏至中秋川水封峡,则断绝行舟数月。过此减退,方通来往。其新滩等数极险处,人与货尽盘岸行半里许,只余空舟高低。其舟制腹圆而首尾尖狭,以是辟滩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