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中篇 舟车》译文2[第2页/共6页]
④轮辕:应作轮轘,即车轮之最外一圈。
⑩没世:永久。
【译文】
福建清流、梢篷船。这两种船仅飞行于由光芒、崇安两小河起到福州洪塘为止的一段,再下去的水道就是海了。清流船用于运载货色和客商,梢篷船则仅可供人坐卧,这是达官朱紫及其家眷所用的,这类船都是用杉木做船底。途中颠末的险滩礁石很多,经常会碰损而引发船底漏水,碰到这类环境就要设法顿时泊岸,抢卸货色并且堵塞缝隙。这类船不在船的尾部安装船舵,而是在船的头部安装一把叫做“招”的大桨来使船转动方向。为了确保安然,每次返航都要结合五只船才可开行,当颠末激流险滩时,前面四只船的人都要登陆用缆索今后拉住第一只船,以减慢它的速率。船工即便是在酷寒的夏季也不穿鞋子,以便常常渡水。令人不解的是,它的帆船竟然是挂而不消的。
大车在半途喂马时,不必将马牵入马厩里,车上载有柳条盘,解索后让马当场进食。乘车的人高低车都要经过小梯。凡是颠末坡度比较大的桥梁时,就要在十匹马当当选出最壮的一匹,系在车的前面。下坡时,前面九匹马迟缓地拉,前面一匹马冒死把车拖住,以减缓车速,不然就会有伤害了。大车碰到河道、山岭和曲径小道都过不了,徐州、兖州和河南汴梁一带,周遭三百里很少有河道和湖泊,马车恰好用于弥补水运的不敷。
②荆、襄:今湖北江陵、襄樊。
四轮的大马车,运载量为五十石,所用的骡马,多的有十二匹或者十匹,少的也有八匹。驾车人站在车厢中间的高处掌鞭驾车。车前的马分为前后两排(战车以四匹马为一排,靠外的两匹叫做骖,居中的两匹叫做服)。用黄麻拧生长绳,别离系住马脖子,收拢成两束,并穿过车前中部横木(衡)而进入厢内摆布两边。驾车人手执的长鞭是用麻绳做的,约七尺长,竿也有七尺长。看到有不卖力量的马,就挥鞭打到它身上。车厢内由两个识马性和会掌绳索的人卖力踩绳。如果马跑得太快,就要当即踩住缰绳,不然能够产生翻车变乱。车在行进时,如果前面碰到行人要泊车让路,驾车人当即收回呼喊声,马就会停下来。马缰绳收拢成束并透过衡(前横木)入车厢,都用牛皮束缚,这就是《诗经》中所说的“胁驱”。
⑥不力:不肯用力。
福建清流、梢篷船。其船自光芒、崇安两小河起,达于福州洪塘而止,其下水道皆海矣。清流船以载货色、商客,梢篷船,大差可坐卧,官贵家眷用之。其船皆以杉木为地。滩石甚险,破坏者其常,遇损则急舣向岸,搬物掩塞。船梢径不消舵,船首列一巨招,捩头使转。每帮五只方行,经一险滩,则四舟之人皆从尾后曳缆,以缓其趋势。长年即寒冬不缠足,以便频濡。风篷竟悬不消云。
江汉课船,身甚狭小而长,上列十余仓,每仓容止一人卧息。首尾共桨六把,小桅篷一座。风涛当中恃有多桨挟持。不遇顺风,一日夜顺水行四百余里,顺水亦行百余里。国朝盐课,淮、扬数颇多,故设此运银,名曰课船。行人欲速者亦买之。其船南自章、贡①,西自荆、襄②,达于瓜、仪③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