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付汝般若舟[第10页/共14页]
他感到本身获益非浅,不但仅是说话上的收成,对经文本身也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心中对这位外族老衲充满感激。
人们不感觉这么做有多残暴,因为病情一旦分散,死的人会更多。
伊伐罗欣喜地点头,迦趺而坐,开端口诵梵经。
中国梵学的内涵缘起,与《心经》密切相干。
这么做,一方面更加凸起了经文的主体内容,另一方面又恍惚了详细的说法境地。
长捷走到他的身边,语气沉缓地说道:“四弟啊,自从你随为兄到净土寺削发,我们兄弟就从未分离过。家门不幸,父母早逝,就剩下你我兄弟二人,又何忍骨肉分袂?”
长老说道:“我师祖当年不是抄在纸上,而是誊写在细绢上的。唉,最首要的是,那些辛苦抄好的经籍厥后还是被查抄烧毁了。幸亏当时另有其他修行者也在悄悄地抄经,这个就不晓得是哪位菩萨留下来的了。”
他感慨着说:“这个天下本来就充满了痛苦,如果世人再见苦不救,岂不是苦上加苦了吗?”
见玄奘不再说话,长捷法师只当压服了他,因而接着劝道:“何况关中夏季苦寒,那里比得上蜀中气候暖和,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常青之草?”
玄奘对佛国天竺更加神驰,偶然会提起西行求法的可行性,伊伐罗就会用梵语问玄奘:“你晓得天竺离这里有多远吗?”
《心经》的汉译本有十一个版本,常见的有七种,称呼各不不异。
“去赵州?”长捷明显吃了一惊,“四弟,你没发热吧?路途悠远、战事未宁,去那边做甚么?想学《成实论》,蜀中莫非没有高僧可资就教吗?”
“老衲阿缚卢多伊伐罗,云水和尚,游方至此,不知来处与归处,”老胡僧慈爱地看着他惊诧的眼神,“对你们汉人来讲,这个名字有些长,叫我伊伐罗吧。”
山间竹庵,昏黄的油灯下,那片略呈淡黄色的贝叶经摆放在书案上,细细的叶脉清楚可见,仿佛还带着生命的气味。
伊伐罗仿佛并不感觉诧异,他凝睇着玄奘,蓝灰色的眼中带着模糊的笑意,问道:“西行求法?去那里?天竺吗?”
此经传闻极其灵验,因为在厥后的西行路上,玄奘常常把这部《心经》拿出来背诵——
玄奘凝神静听,越听越感觉奇特,因为他发明,这第二遍中有些发音与第一遍不尽不异,有些还差得很多。
伊伐罗摇了点头,道:“诵经才是对佛陀最好的记念。”
“本来法师还不晓得,萧铣已被唐朝大将军李孝恭和李靖安定了!”那荆州客商镇静地说道,“现在,整条长江水路已然通畅无阻,我等也可返乡了!”
“不关长捷法师的事,”叶丹参恰于此时到来,听到他兄弟二人的争论,当即插言道,“是益州的僧俗各界分歧以为,‘陈门双骥’理应留在成都。”
晋隆安三年,慧持要告别兄长入蜀,慧远苦留不住,因而叹道:“人生都爱欢聚,只要你情愿拜别,这到底是为了甚么?”
“如何?”长捷看着玄奘问。
眼睛能看到的形相是空的,虚空恰是形相。形相与虚空没有分歧,虚空与形相没有分歧。形相,是那些虚空。虚空,是那些形相。
夜晚,玄奘按例在灯下看那几卷梵文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