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第4页/共12页]
而在这之前,统统的讲授都是口传,经籍被供奉着,是不能等闲被请出来的。
听到“九老洞”这三个字,玄奘内心一动,想起在成都时就听到过的很多关于这里的传说,传闻有人曾在洞前碰到过几百岁的奇僧,传授经文……
回望来时途径,群山诸峰都俯伏在足下,就连本来在空中的白云也在足下了。
净善长老和明海不是说过,有人曾在洞中丢失了一个多月吗?
跟着卷轴的缓缓展开,映入视线的是用羊毫写就的弯曲折曲的笔墨。
“明海!你不听师父的话吗?”净善长老紧紧拉着门徒的手,厉声喝问。
玄奘淡然一笑,也不辩白。
在这阴暗潮湿而又通俗非常的九老洞里,竟然能够看到梵文佛经,玄奘心中的震惊可想而知。
古寺孤单,明海又是少年心性,是以见了玄奘便感觉投缘,整日呆在他的身边,给他讲本身晓得的故事,大多是关于集云寺的传说——
前面的四卷都是《放光般若波罗蜜经》,从卷二到卷五。
正欲进洞,却被长老一把拉住道:“法师不成!此洞深窈非常,奥秘难测,游人来此大多只在洞口看望,间或有人壮胆深切,亦因其乌黑无底,不几步便会害怕缩身。”
在玄奘取经前100年的梁武帝期间,达摩祖师从海路来到中国,当时恰是中国佛教最鼎盛的期间。
他虽是个和尚,却从不装神弄鬼。对于一些神神鬼鬼的传说,也是听过就算,从不当真。这使得他的脑筋能够始终庇护复苏,晓得从逻辑和理性的角度去阐发题目,而不是人云亦云。
能够很多人会感觉奇特,为甚么经籍烧不掉?是佛祖真的显灵了,还是另有隐情?
他俄然感觉本身如许探洞有些好笑——我究竟是出于甚么目标来这里呢?莫非真的觉得,能够在这个洞中见到几位活了几百岁的圣贤?
现在,他获得了六个卷轴的梵文典范,这真是一笔庞大的财产!他全数的精力都集合到这些经文上,至于能不能找到出口,已经完整不在乎了,实在找不到又有甚么干系呢?
他冲动万分,朝着那佛光径直扑去!
“畴昔也曾有人决志发誓要探它个水落石出,”长老道,“他们扎缚伏贴,高擎火把而入,传闻深切洞内三十里之遥,仍不见其底。俄然模糊听闻鸡犬鼓乐之声,正惊奇间,大群蝙蝠澎湃而至,乱袭来者,大如乌鸦,扑熄火把,导致探洞者狼狈而归。”
“莫非法师不想吗?”明海反问道,“看到佛光,便能够成佛了!”
“也好,”他点头道,“峨眉山乃佛门殊胜之地。你我兄弟入蜀多年,早该前去参拜。只可惜我已受韦尚书之邀,恐一时难以脱身。四弟去后,可先代我在普贤菩萨座前烧上几柱香,待得来岁春季,长捷定然前去上香请罪。”
玄奘忍不住打了个寒噤,净善长老说得没错,这洞公然深极了!
凌晨的峨眉山清幽雅丽,奥秘莫测,乌黑的雾气将群山遮住大半,间或稀有声清脆鸟鸣在深谷间回荡,地彼苍苔遍及,湿滑难行。
茫茫雾气中,几个身着粗布灰衣的人影时隐时现,缓缓前行。
在一些交叉处,时不时地呈现几处裂隙型洞窟,一条阴河时而沿裂隙排泄,时而蜿蜒隐入洞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