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都市娱乐 >心安即是归处 > 第5章 行于天地,再遇自己

第5章 行于天地,再遇自己[第4页/共17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你没听出我说话中有甚么口音吗?”

深思结束,表情怡悦,一下子走出了梦幻,跟着延吉的仆人,走出饭店,汇入花花天下的人间,兴趣盎然,赏识我毕生八十一年从未见过的延吉的风情。

访绍兴鲁迅故居

“听不出来。”

火车一停,我飞也似的跳了下去,踏上了哥廷根的地盘。俄然有一首诗出现出来:

但是,我的磨难过程还没有结束。我固然已经站在我巴望已久的天池边上,却还看不到天池,一座不高不低的沙堆挡住了我们的来路。我此时实在已经是精疲力尽,想躺倒在地,不再转动。但是,巴望了几十年,又冒盛暑不远数千里而来,莫非竟能打退堂鼓功亏一篑吗?当然不可!我汇集了我的剩勇,在三个年青人的连推带拉之下,喘着粗气,终究爬上了沙丘。此时,天空固然黑云未退,蓝色的天池却朗朗然闪现在我的面前。

既然山上已一无可看,我们就往山下看看吧。近处是壁立万仞,下临无地,看了令人不由得目炫股栗,从速把目光投向远方。大抵我们宾主五人都积了善有了余庆。我们都交了好运,气候是非常地阴沉。千里松海,尽收眼底,令人逸兴遄飞,心旷神怡。回望背后群山,山背阴处,隆冬犹有积雪。长白山真不愧“长白”之名。

我在延吉吃的第一顿饭

我在《法鼓山》那一篇漫笔里提到,我是在法鼓山第一次听到“义工”这个词的。本来那一天我们在法鼓山逢到的那些青年女孩子,除了着僧装的青年尼姑外,其他着便装的都是义工。她们多数来自王谢大师,在家中有成群的保母服侍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地隧道道的大蜜斯,掌上明珠。但是,她们却为某一种信心所差遣,上了法鼓山,充当义工。为了做好素斋,她们冒死学习。这都是些极其聪明的女孩子,一点就透。是以,她们烹制出来的素斋就分歧凡响,与众分歧。体味到这些环境今后,我的心为之一震。我本来觉得这些着装朴实、态度驯良、轻声细语、温文尔雅的女孩子,不过是临时工、计时工一流的人物,现在才悟到,我是有眼不识泰山。正像鄙谚所说:“从窗户眼里向外看人,把人看扁了。”我的心灵仿佛又获得了一次洗涤。

但是,真出我们意想以外,汽车出了弊端,发动机俄然停止事情了。火再也打不着。司机赶紧下车,搬来大石块,把车后轮垫牢。不然车一滑坡,必定坠入万丈深谷,则我们和车岂不就成了齑粉了吗?我确切有点慌了起来;但司机却说汽车得了“高山反应症”,神态自如。我真有点摸不清,他说的究竟是实话,还是笑话?但见他安闲不迫,把车上的机器胡鼓捣了一阵,俄然“砰”的一声,汽车又策动起来了。我的心才又回到腔子里。汽车回旋上山,皆大欢乐。

“我初来乍到,说不出甚么定见。”

如何会出现如许一首诗呢?我一时有点茫然、懵然。但又立决计识到,这一座只要十来万人的异域小城,在我的心灵深处,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里了。我曾在这里度过整整十年,是风华正茂的十年。我的萍踪印遍了全城的每一寸地盘。我曾在这里欢愉过,忧?过,寻求过,幻灭过,摆荡过,对峙过。这一座小城实际上决定了我平生要走的门路。这统统都不成制止地要在我的心灵上打上永不消逝的烙印。我鄙人认识中把它看作第二故里,不是非常天然的吗?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