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都市娱乐 >心安即是归处 > 第2章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第2章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第3页/共8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我在上面讲了那么些被动,那么些糊里胡涂,是不是我小我真正赏识这一套,赞美这一套呢?否,否,我决不赏识和赞美。我只是说了一点实话罢了。

光阴流逝,一转眼,本身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活得远远超越了我的预算。有人以为长命是福,我看也不尽然。人活得太久了,对人生的各种相,众生的各种相,看得透透辟彻,反而鼓励时少,感喟时多。远不如早一点分开人间这个是非之地,落一个耳根清净。

或许妙就妙在说不清楚。一说清楚,即落言筌。一落言筌,则情味尽失。我现在正在读苗东升和刘华杰的《浑沌学纵横谈》。“浑沌学”是一个新兴的但有无穷前程的学科。我曾多次劝人们,特别是年青人,重视“恍惚学”和“浑沌学”,现在有了如许一本书,我说话也有了按照,并且理直气壮了。我先从这本书里引一段话:“以切确的察看、尝试和逻辑论证为根基体例的传统科学研讨,在进入人的感受远远没法达到的征象范畴以后,碰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为在这些征象范畴中,仅仅靠尝试、笼统、逻辑推理来摸索天然奥妙的做法行不通了,需求将理性与直觉连络起来。对于熟谙标准太小或过大的工具,直觉的顿悟、团体的掌控非常首要。”这些设法,我曾有过。我看了这一本书今后,实如空谷足音。对于中国的“禅”,是否也能够从这里“切入”(我也学着利用一个新名词),去了解,去把握?目前我还说不清楚。

现在杨密斯却对我看重,要我作“哲学思虑”,侈谈“禅趣”,我焉得不诚惶诚恐呢?这就是我把来信搁置不答的真正启事。我的快意算盘是,我稍搁置,杨密斯担负编辑重担,时候一久,就会把此事忘记,我便能够清闲安闲了。

但是究竟却大出我料想,她不但没有忘记,并且打来长途电话,直捣黄龙,令我无所逃于六合之间。我有点忸捏,又有点惶恐。但是,内心想的倒是:按既定目标办。我赶紧解释,说我写惯了考据文章。关于“禅”,我只写过一篇东西,并且是被赶上了架才写的,当然属于“野狐”一类。我对她说了很多话,实际上倒是“用心不良”,想推掉了事,还我一个清闲安闲身。

但是他却高赋《正气歌》,安闲就义,留下英名万古传,至今还在鼓励着我们的爱国热忱。

但是我千万没有想到,合法我非常对劲的时候,杨密斯的长途电话又来了,并且还是两次。昔者刘先主三顾茅庐,躬请卧龙先生出山,共图霸业。藐予小子,焉敢望卧龙先生项背!三请而仍拒,岂不是太不识相了吗?我痛自怒斥,要下决计当真对待此事了。我拟了一个开端选目。过后本身一看,感觉好笑,选的仍然多是考据的东西。我大抵已经病入膏肓,脑袋瓜变成了花岗岩,已经快到不成救药的程度了。因而决计改弦更张,又得我多年的助手李铮先生之助,终究选成了现在这个模样。这内里不能说没有触及禅趣,也不能说没有触及人生。但是,把这些文章综合起来看,我本身的印象是一碗京海杂烩。可这类东西为甚么竟然敢拿出来给人看呢?本身“藏拙”不是更好吗?我的答复是:我在任何文章中讲的都是实话,我不讲半句大话。并且我已经到了耄耋之年,平生并不是老走阳光大道,独木小桥我也走过很多。是以,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我都尝了个够。发为文章,或许对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不无帮忙。这就是我大胆拿出来的启事。倘若读者――不管是老中青年――真正能从我在长达八十多年对糊口的感悟中学到一点无益的东西,那我就非常对劲了。至于杨密斯来信中提到的那一些设法或者要求,我可否满足或者满足到甚么程度,那就只好请杨密斯本身来下判定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