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当“城市化”遭遇“逆城市化”(下)(1)[第1页/共4页]
王牧笛:比来北京要拿出13个亿治堵,要做各种智能化的红绿灯设施。现在在中海本地这些繁华的多数会内里,堵车耗了精力,耗了时候,也耗损了海内出产总值,这对发财国度来讲是不成设想的。
郎咸平:而是一个安康的都会。如何做到一个安康的都会?我感觉应当由老百姓每年对市委书记、市长投票,看老百姓对施政的对劲度,如果升官能加上这一条多好,给当官的压力,他们就会干这个事儿了。
李银:对,以是说处所官员也是有磨难言。
王牧笛:我们刚才聊到中国“都会化”过程中的都会病,西方的“都会化”门路已经走了这么多年,特别是美国有多种形式作为一个镜像值得我们参考。
(佳宾先容:李银,资深媒体人)
李银:关头是我感觉我们的都会是“同一化”。有一年我在杭州出差,我在杭州的中心商务区那儿一站,昂首望畴昔,还觉得本身是在别的一个都会。
李银:对。因为中国都会几近都是一个模样,每个都会的中心商务区同质化特别严峻,底子没有辨别定位。在我看来,中国的都会化不像美国那样的,美国分定位,分分歧的支流市场,有完整的都会打算。我们就是同一化,就是任何一个都会都要建一其中心商务区。
郎咸平:这是无能的当局,我们谈谈有为的当局吧。新加坡堵不堵车,中国香港堵不堵车,为甚么?举个例子,在新加坡进郊区是要交费的,并且它的交费机制跟我们还不一样,我们是免费站,它不是,它是直接从一个车载的电子仪器里扣款的。进郊区就扣100块的话,你还想进吗?这就是一个办理的体例。中国香港呢?我常常去香港,香港这么小的处所,路这么窄,人家为甚么不塞车呢?
郎咸平:你晓得我们都喜好讲些甚么话吗?我们会讲所谓“都会化”是生长中的题目,以是能够在生长中自行处理。搞笑,这如何能够呢?胡说八道的,市场经济如何能够处理这个题目呢?我就以纽约为例,在纽约转型阶段,当时我就在纽约,1990年之前纽约的市长叫丁勤时,在他任职期间,每7个纽约人中就有1个是拿社会福利的,并且犯法率也很高,大师都不敢住在纽约了,在阿谁时候有将近三分之二的人想搬离纽约。
郎咸平:对,都是这模样的,没有错。
李银:它车速还特别快。
郎咸平:对,就是这个启事。但是1990年朱利安尼被选纽约市长以后,做了一个特别大的窜改。他用当局的力量强势主导,窜改了纽约市的统统,把这小我们描述为“灭尽之都”、“腐臭大苹果”的纽约市做了180度大窜改,甚么大窜改呢?非常成心机,我感觉这个值得我们学习,叫做“破窗实际”,甚么叫“破窗实际”呢?就是说藐小的犯法会导致大犯法,是以他们对于酒后驾车、随地小便、强迫洗窗、无照街头摊贩、出租车乱免费、街头涂鸦、四二街的色情买卖等全数停止峻厉的打击,透过打击这些小犯法,从而使得大犯法大幅降落。朱利安尼任职8年,在这期间纽约市的杀人案件降落了70%,掳掠案件降落了68%,汽车盗窃案减少74%,枪击案减少71%。纽约治安好转,持续6年被美国联邦调查局评为美国百万人丁以上最安然的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