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武侠仙侠 >天地情道 > 一、全真教及全真七子简介

一、全真教及全真七子简介[第2页/共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乃显神通:如酣醉径造内宅,卧于孙姑寝室,孙姑责其非礼!怒锁房门,使仆呼夫归。告之。丹阳曰:“师与我谈道,不离己席,岂是有事?”及开锁,见室已空,同往道舍,见师正浓睡!因而孙姑竟加坚信,遂亦拜重阳祖为师;师授以天符云箓法门。伉俪敬之若神,事之若君。后孙仙姑从风仙姑居洛阳下清宫之风仙洞乞食度日,垢面蓬头,以秽污而远世魔。内修仙道,外隐仙迹,七年乃成(清净散人,探玄得道)。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言,一日沐浴换衣,跏趺而逝,奄但是化,香风涣散,瑞气氤氲,竟日不散。时丹阳居宁海环堵中,俄闻仙乐骇空,仰而视之,见仙姑乘彩云而过,仙童玉女旌节仪仗拥导前后,府而告丹阳:“吾先归蓬岛侍君也。(蓬莱仙路,亿劫独持)”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大元至元已已正月褒赐清净渊贞顺德真人。后元世祖时敕封为清净渊贞玄虚顺化元君。俗称清净孙祖,传播清净派。

元朝全真道的生长进入鼎盛期。全真道大建宫观,广收门徒呈现很多着名羽士,一派道门畅旺气象。邱处机归天後,继起掌教者尹志平、李志常进一步拓展全真奇迹,争夺统治者支撑,使全真道获得进一步生长,步入颠峰。全真道不但在北方成为玄门重心,还渡江南传,江浙鄂闽等地都有了全真道的活动踪迹。元初江南全真道最大的活动点在湖北武当山,徒众甚多。全真道南传之前,江南已有金丹派南宗炼内丹,自称丹法出於锺、吕、刘,与北方全真道同源异流。南宗教团不大,未受元室正视,於是南宗徒裔在元朝纷繁合流於全真门下,其闻名者有李道纯、陈致虚等。至此,全真道传遍大江南北,盛极一时,与正一道权势不相高低。全真道政治职位因元室册封全真祖师而有了很大进步。至元六年(公元1269),忽必烈诏封全真道所尊东华帝君、锺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喆五祖为「真君」,後人称为北五祖;又封王喆七大弟子为真人,世称七真。至大三年(公元1310),元武宗又加封全真五祖为帝君,七真为真君,邱处机弟子尹志划一十八报酬真人。很多全真道高道知集贤院玄门事。大略从元中期至元末,可算全真道生长的第四个阶段,呈外盛内衰之象,教风有变,趋於堕落,教内高道贫乏,落入生长平平的局面。与此比拟,正一道成为元朝中後期较昌隆的道派。

视之则金蝉飞起而复投于口中,翁失地点。十月三日师乃生,是夜紫气二道,从太基山横贯其家,师自幼而孤,事母以孝闻。金世宗九年春于邻居壁间人所不及处得二颂,其墨尚濡。末句云:“武官养性真神仙,须作长生不死人。”是年玄月,王重阳祖师与其徒马丹阳、长真自东而来,师与母但往参谒祖师,一见之问:“汝解壁间语否?”师不言,四人相视而笑,正所谓“目睹道存之妙也”。又言王重阳祖师爱其殷勤,美其专精,顾其神采之不群。乃叹之曰:“松之月,竹之雪,故不受于黄尘。”故赐之诗曰:“钓罢返来又见鳌,已知有分例先曹。明榔相唤知予意,濯出洪波万丈高。”是年刘二十三岁(壁间墨迹之不凡,雪竹月松之姿异)。后刘师居洛阳市中地盘庙,不语三年。俄迁城东云溪洞,徒众日集,忽指地云:“中有井三。”凿之二丈余得,下贯源泉。人问何故知之。曰:“曩世所居也二十年。”师指庵右冯氏园曰:“此吾身后之缘。四十年后园之松柏死,炁水西流其地,当不售而得之。”乃磨一碑埋于中。结果应验(三井有多生之记,一时著显化之功)。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及《弓足正宗》,大元至元六年已已正月元世祖天子封号:长生辅化明德真人,武宗天子加封: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君。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